批判理性历史哲学的批判——评波普尔对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诘难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ylo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波普尔对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批判层次:首先批判"历史有规律",其次批判"历史可预测",再次批判"革命斗争、阶级革命",最后提出"渐进社会工程"及其道德学说."历史有规律"这一观点是波普尔反历史决定论的核心.至于"历史可预测"则是波普尔反对历史决定论的进路或突破口,也是"历史有规律"所涵盖的命题之一.而"历史可预测"导致的另一重要命题"以革命战争来缩短和减轻分娩的阵痛"也是波普尔极力批判的内容.作者试图分三个视角对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历史哲学进行批判性剖析.其一,对波普尔的历史哲学理论进行"境况分析".对波普尔自身进行"境况分析"也是从根子上批判他的诘难的重要内容,是运用了波普尔本人的方法批判他自己.其二,客观地考察波普尔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解.波普尔对马克思主义是存在许多理解上的偏差的.这些偏差产生的原因与他对马克思主义著作的了解程度及其自身理论追求有关.波普尔的理解误区体现在他对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历史规律、历史预测、唯物论、辩证法、阶级和阶级斗争以及国家观等方面的误解.其三,对波普尔历史哲学的方法论析评.该文对波普尔主要的思路和方法逐一进行了分析和评论.
其他文献
该文正是在汲取前人研究的学术成果之上,针对产业集群的特点,在科技政策、技术创新及产业集群(STI)三维空间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一般问题以及应对措施.论文
技术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范畴,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中的技术是理解马克思哲学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对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研究的基础上,尝试从一种全新的视角
张东荪(1886-1973),浙江杭县人(今杭州市人),是中国现代哲学史上相当活跃的哲学家,是位见识卓著又独立特行的人物.在解放前就已享有盛名,他积极投身于他那个时代中国社会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