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历史导言一般意义上分为两种:一种是教科书的导言;一种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的导言,即通过教师富有艺术的引导,使学生顺利进入课堂学习状态的一种教学行为。本文探讨的主要是后者。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一些新的理念和方法如高效或有效课堂、探究式教学等日益占据了主导地位。对教师来说这就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思维理念,凸显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地位。能够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的课堂导入环节在这一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对课堂导入的重要性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且目前对中学历史课堂导入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导入方式方法的感性认识层面,多是一线教师结合自已的教学案例写的一些课堂导入实例,相关全面、系统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试图从课堂教学的实例出发结合相关的理论,对中学历史课导言设计的价值与路径做一个论述,并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已的一些看法,以期有益于中学历史教学。本文的研究内容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首先概述了本文选题的由来和意义;其次是国内外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再次介绍了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及研究的途径和方法。第二部分是对中学历史导言设计价值方面的探讨。这一章主要是一些理论性的研究,包括历史导言的价值、设计原则及主要特点。对于导言设计的价值主要从认知衔接、揭示主题、激发兴趣、拉近距离、有效课堂、价值引领及凸显教师独特魅力风格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导言设计的原则包括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艺术性及时效性。在设计导言时还应注意导入语言的生动性、视野的开阔性及立意的高远性。第三部分是对于历史导言设计的类型和路径的探究。这一部分主要是结合本人、一线骨干教师及特级教师的相关教学案例,对中学历史导言进行不同的分类和简要的分析。首先根据涉及教学内容的范围可以分为课程导言、单元导言、课时导言、课堂问题导入这四类。其次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又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导入方式。如课时导入分为心课导入和新课导入。后者又可以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时间节点、破题性、古今中外对比、类比比拟、现实生活、学科综合、复习导入、情境创设、设疑置悬等不同的方面进行导言的设计。第四部分是本文的结论,也是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思考。在这一部分主要是结合对我所实习学校教师的访谈,总结了目前课堂导入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导入缺乏严谨的科学性、导入缺乏思维的启发、导入缺乏学生的参与、导入缺乏语言的精练性等。在文章的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以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