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胃结合部癌的多因素预后分析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mi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食管胃结合部癌,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及在胃癌中所占的比例都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随着对贲门区域癌认识的不断深入,许多新的独立预后因素被不断发现,且鉴于其与远端胃癌的种种差异,人们试图对食管胃结合部癌建立新的诊治规范。本研究试通过对贲门癌各项因素的分析,探讨影响食管胃结合部癌术后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实践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材料和方法:收集并随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1996年1月1日至2005年9月31日间,外科收治的818例食管胃结合部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66l例男性和147例女性,平均年龄60岁;共行670例根治性手术,79例姑息性手术,其中83.7%为胸腹联合入路,89.7%为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手术切除率达91.6%,R0根治率达80.3%,术后近期并发症率为8.9%,切缘阳性率为3.7%;平均淋巴结检出数16±8枚,平均淋巴结阳性比31.0%;最终的病理分期为Ⅰ期90例(11%)、Ⅱ期165例(20.2%)、Ⅲ期379例(46.3%)、Ⅳ期184例(22.5%)。统计方法上,绘制生存曲线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用Log-rank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 结果:本组818例病例的总体3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46%、35%、27%,中位生存期为30.91个月。对749例非单纯探腹病例的多因素分析提示手术残留情况、脉管累及情况、淋巴结阳性比、及肿瘤的TNM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因素。此外,手术性质、胃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范围、有无联合胰脾切除、大体标本类型、是否累及贲门下胃体、肿瘤部位、肿瘤最大径、分化程度、切缘是否累及都在单因素分析中对远期生存有显著影响。 结论:食管胃结合部癌,主要为腺癌。当累及贲门下胃体,或肿块直径较大累及多个区域时,预后相对较差。术前应充分评估病灶累及范围,并根据患者的体形、年龄、心肺功能情况等因素,选择手术入路及手术方式。手术应常规行D2淋巴清扫术。联合胰脾切除是预后不良的标志之一。但当术中发现胰脾受累并能够切除时,仍应积极行扩大根治术。手术的最终目的是达到R0根治。在病理送检时,应尽量检出16枚以上的淋巴结,以足够进行正确分期。
其他文献
全国价格权威期刊全国核心期刊物价类第一名CSSCI来源期刊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指定期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中国价格协会主办●国家价格政策信息披露重要渠道●透析宏
背景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伴有正常或相对正常射血分数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中,左室舒张功能不全(LVDD)和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占40-50%。导致LVDD和舒张性心力衰竭因素有:心
目的:1.本研究运用大样本的调查,对山西省某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三年级本科生职业防护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横断面调查和纵向分析,了解护理本科生对护理职业防护的知行及态度及其存
背景/目的: 胆管炎是胆道闭锁肝门空肠吻合术后最常见并发症,而术后一月内发生的早期胆管炎对术后患儿危害最大,它可以使刚刚建立的排胆的小胆管迅速闭塞.本研究旨在总结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