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全国各大城市纷纷掀起了城中村改造的热潮,城市政府希望借城中村改造进一步推动城市化建设,促进农民的市民化。但我国城乡之间经济、社会交往和文化等方面的区隔是由我国长期的二元分割的户籍政策及一系列相关制度引发的,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城中村改造后村民虽然正式获得了市民身份的制度准入,但却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着经济、社会交往和文化融入等困境,难以对市民群体和所属城市产生归属感,也难以形成市民身份认同,阻碍其市民化进程。因此,为了深入研究城中村村民身份认同的现状以及城中村改造形成的空间结构变迁对村民认同状态产生的影响,笔者选取了山西省太原市X城中村作为研究地点,利用半结构式访谈和参与观察等方法对X城中村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当前X城中村村民普遍表现出城市适应的困难性和身份认同的模糊性,具体表现为城市就业的边缘化和生活成本提高后导致的村民产生底层的经济认同;村民获得了户籍层面的市民身份却在心理和社会关系层面更认同农民身份而形成的边缘的社会认同;旧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的延续和城乡文化冲突导致的滞后的文化认同以及难以融入市民群体和城市生活形成的失落的情感认同。而城中村村民之所以对目前的身份认同判断较为模糊,首先是因为村民难以适应城中村改造后居住空间的变迁带来的空间秩序的改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常与市民发生冲突,加深了双方的心理区隔;其次是在改造前依靠村籍红利和房租收益的稳定的高收入生活与就业困难、生活成本高且社会保障不健全的城市生活的对比中形成了村民对城中村改造及身份转变的不满;第三是与市民群体交往的区隔导致村民维持内卷化的社会关系网络,固化着村民乡土生活的记忆,使其更倾向认同农民身份;最后是城乡之间文化的冲突使村民难以适应和内化城市生活的规则和秩序,难以形成对城市文化的认同,进而产生了身份认同的偏差。可见,城中村村民与市民群体在经济空间、社会交往空间、文化空间和心理空间上的区隔是村民实现市民身份认同转换最大的阻碍,因此政府应该着力帮助村民提高城市适应能力,加快推进村民融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消除村民城市生活的后顾之忧,同时村民也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主动适应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