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圈构建的古浪新区居住用地适宜性规划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mu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新区作为城市居住用地扩张的主要载体,适宜的居住用地规划是新区良性发展的基础保障。然而传统的城市居住用地规划通常采用主观意识色彩较强的“先布局,后平衡”模式,导致居住用地供给与城市住房实际需求的关联度严重缺失。此外,传统模式下居住用地规划的局限性,已难以应对不同城市对居住用地的建设要求。生活圈居住区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出发点,既满足了城市居民的物质空间需求,又满足了居民在生活圈层中的社会交往需求。住区设计标准的颁布,提出各级生活圈居住区指标要求的同时也对城市居住空间的构成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从城市居民需求与建设要求入手,基于生活圈居住区构建自下而上的对城市居住用地规划进行反向研判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古浪新区作为武威国际陆港配套的产业新区,承担着生活配套、产业拓展的城市职能,科学合理的居住用地适宜性规划是实现古浪新区“新城宜居、产区兴盛”目标的前提。本文以古浪新区为例,基于生活圈居住区构建开展居住用地指标与布局体系的研究,探寻生活圈居住区构建下最为适宜的城市居住用地规划模式。首先,基于相关理论研究与现实问题的总结,论文从生活圈构建对居住用地规划的影响入手,梳理和探讨了生活圈居住区构建与居住用地指标、布局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总结出生活圈构建下居住用地指标测算及布局规划的研究框架。其次,通过城市住房水平和住宅用地容积率值域的测算,自下而上的对古浪新区居住用地适宜性指标进行研判。将测算结果与生活圈居住区构建的指标要求进行对比和修正,从而得出基于生活圈构建的城市居住用地适宜性指标值域。最后,基于古浪新区人口规模对城区内部生活圈层的初步构建,通过居住空间选址与城区功能导向下布局模式分析,将生活圈居住区圈层结构向城区居住空间结构进行落实,在结合居住用地指标对居住用地容量判断的基础上,对古浪新区城市层面、社区层面的居住用地布局形态展开研究,最终推导出生活圈构建下的古浪新区居住用地适宜性布局模式。通过本文的研究,提出了基于生活圈居住区构建的城市居住用地适宜性规划模式,以期为今后居住用地规划方法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测定宫颈分泌物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判定宫颈成熟度,指导停经 41 w后引产,提高引产成功率.方法选择正常单胎头位停经41 w后具有引产指征而无禁忌症孕妇87
总结无锡风翔、青祁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经验,归纳起来最重要的还是设计阶段方案的比选、施工招标清单与控制价确定以及实施过程中的跟踪审核。因为到了决算时,尽管
目的:采用玳玳总黄酮有效部位为原料,设计并研制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考察玳玳黄酮自微乳化微丸的体外溶出特性;通过大鼠离体肠吸收实验及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考察玳玳黄酮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充当结构的听诊器,是大跨桥梁结构服役安全性、稳定性的保障,而传感器优化布置是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中科学研究的重点。在传感器优化布置方面,国内外提出的评价准则数目繁多,且原始理论公式较为复杂。考虑到方便实际工程现场的传感器布设,本课题开发一款支持物理模型重构、测点选取标注、测点优化计算、结果可视化显示、快速生成报告的MATLAB工具箱软件,即OSPS工具箱(Optimal Sensor
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喜欢阅读小小说的中国读者对他知之甚少是一件遗憾的事情。他是俄罗斯当代/J,/J,说的代表性作家。从个人感觉来说,他的许多小小说,无论从构思的巧妙、主
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发展,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不断深化,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出口额位居世界前列,出口规模日益扩大,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但是一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不完全取决于量的多少,更重要的是其出口技术复杂度的高低。因此,我国要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实现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迫切需要提升制造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而在服务业不断开放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外商投资法》的颁布,服务业开放领域进一步拓宽,制造业出口技
利用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并采取保留上一代最优个体不参与下一代遗传操作的自适应遗传算法(AGA),成功实现了对排桩一钢支撑支护结构的参数优化设计。通过工程应用实例表明,改进的
随着装备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产品复杂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企业的研发制造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顺应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复合加工机床发展迅速,可实现一次装夹完成零件的绝大部
【文题设计】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一人开车赶夜路。对面车辆疾驰而来,他很有礼貌地把刺眼的远光灯转换为柔和的近光灯。但对方却依然打着远光灯痰驰而过,强光刺痛了他
招投标作为矿用设备采购的主要途径,其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评标阶段,科学的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采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是评标阶段的重要工作。矿山建设在信息化、智能化的新时代背景下,矿山企业对于装备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急需进行大规模、高品质的设备采购以逐步实现智慧矿山的建设目标。但是,目前国内对矿用设备的评标过程研究很少,评标工作缺乏系统性,以往采用的综合评估法以节约采购成本为导向构建的评标指标体系和采用的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