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内蒙古卷》中的潮林道、长调、短调三种体裁为例,通过音乐形态分析,紧紧围绕蒙古族民歌旋律中对仗原则的多样化显现方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对仗原则是对仗的基本准则,它体现的是曲式或句式结构与结构之间及结构内部的构成原则,包括对称、对比、对应等原则。本文对蒙古族民歌中对仗原则的研究是以四大框架为中心,三大体裁为例,将蒙古族民歌对仗原则所体现的对仗方式进行尽可能详尽的分析、归类与综合研究。四大框架指的是句式落音呼应、音调逻辑、调式调性及句幅结构。句式落音的呼应包括四五度呼应、非四五度呼应两大体系,四五度呼应包括正格呼应与变格呼应两类呼应关系。非四五度呼应包括色彩性呼应、同韵高呼低应及同韵呼应等三类呼应关系。而任何一种对仗关系,都是在句式落音的框架基础上建立的,它体现出句式或段落的调式与调性、句式间的平衡与对比、稳定与不稳定、开放或收拢等一系列关系。句式落音是对仗原则的中心。音调逻辑包括音调发展(双生、顶针、连环扣、守宫系模进、旋宫系模进、音调贯穿、隔山应、反向进行、音调对比等关系)、调式调性(统一、对比-调式交替、转换、渗透)及句幅结构等维度。
作为一种共性结构,对仗原则贯穿在所有蒙古族民歌体裁当中,而且因体裁和风格的不同而又呈现出个性化的特征。高度程式化的共性模式,所显现出来的形式千姿百态,而对仗原则及其多样化显现,正是蒙古族民歌形态的核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