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民歌旋律中对仗原则的多样化显现——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内蒙古卷》中的民歌为例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jjjxxx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内蒙古卷》中的潮林道、长调、短调三种体裁为例,通过音乐形态分析,紧紧围绕蒙古族民歌旋律中对仗原则的多样化显现方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对仗原则是对仗的基本准则,它体现的是曲式或句式结构与结构之间及结构内部的构成原则,包括对称、对比、对应等原则。本文对蒙古族民歌中对仗原则的研究是以四大框架为中心,三大体裁为例,将蒙古族民歌对仗原则所体现的对仗方式进行尽可能详尽的分析、归类与综合研究。四大框架指的是句式落音呼应、音调逻辑、调式调性及句幅结构。句式落音的呼应包括四五度呼应、非四五度呼应两大体系,四五度呼应包括正格呼应与变格呼应两类呼应关系。非四五度呼应包括色彩性呼应、同韵高呼低应及同韵呼应等三类呼应关系。而任何一种对仗关系,都是在句式落音的框架基础上建立的,它体现出句式或段落的调式与调性、句式间的平衡与对比、稳定与不稳定、开放或收拢等一系列关系。句式落音是对仗原则的中心。音调逻辑包括音调发展(双生、顶针、连环扣、守宫系模进、旋宫系模进、音调贯穿、隔山应、反向进行、音调对比等关系)、调式调性(统一、对比-调式交替、转换、渗透)及句幅结构等维度。   作为一种共性结构,对仗原则贯穿在所有蒙古族民歌体裁当中,而且因体裁和风格的不同而又呈现出个性化的特征。高度程式化的共性模式,所显现出来的形式千姿百态,而对仗原则及其多样化显现,正是蒙古族民歌形态的核心特征。
其他文献
期刊
创意文化是21世纪最具魅力及发展潜力的新型文化,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传统、文化创造、文化实力、文化价值的综合体现,反映了该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精神面貌及创造力价值。本
纺织品作为与人的身心最为接近的物质媒介,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纺织品图案风格,可以看做民族文化的综合反映。是一个时代一定区域范围内艺术风格特点的承载体。时代的发展与空
期刊
学位
中国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赵佶是一位著名的大书法家,其楷书独创一门、自成一家被称作“瘦金书”,草书的成就也为世人称颂,不但是中国历代帝王中的书法高手,也是中国书法史中的书
期刊
期刊
万安罗盘是传承久远、地域特色鲜明的传统工艺品,更是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与深厚的人文内蕴的我国传统工艺中的典型代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的重视,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