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不尽合理,再加上气候自然等因素,导致灾害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土地资源的合理和安全利用越来越重要。本文以武安市朝阳沟村为研究区,运用GIS技术进行了洪涝灾害模拟和泥石流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并构建了土地利用安全标准,并据此进行了土地利用安全格局优化。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1)依据灾害诱发条件等,识别了研究区目前面临的灾害风险。从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两方面分析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并总结出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特点。参考各类文献资料,研究区历史上的水文、地质灾害资料和各种灾害诱发条件,周边村庄历史上发生灾害情况,结合村民访谈,诊断识别出朝阳沟村目前存在的潜在灾害风险主要是洪涝灾害和泥石流地质灾害。(2)基于SCS-CN模型和GIS技术,对研究区进行了径流模拟与洪水淹没模拟。基于气象站降水数据,结合朝阳沟村的土壤以及土地利用情况确定模型的各个参数,进行不同降水条件下的产流模拟,进而通过ArcGIS软件模拟不同降雨历时条件下的洪水淹没程度,进而划分朝阳沟村洪涝灾害风险等级,结果表明:洪涝灾害危险性最高的区域位于南洺河两岸,呈条带状分布。(3)依据泥石流灾害发生条件,构建了泥石流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体系。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从地质、地形、土壤和人类活动四个方面,选取10个指标构建了泥石流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对泥石流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划分地质灾害易发性等级。划分结果表明,朝阳沟村各地类大多分布在极低易发区和低易发区,均占各地类的90%左右。这说明,大部分地类是安全的,但仍有少部分面临着地质灾害的威胁。(4)基于土地利用安全要求,构建了耕地、林地、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安全标准。运用ArcGIS软件将土地利用现状图与洪涝灾害危险等级图进行空间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危险等级高的区域主要分布着建设用地,且主要为农村居民点。然后将土地利用现状图与泥石流灾害易发性分区图进行空间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极高易发区中分布着林地、裸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进行土地利用安全格局优化,进而提出防灾减灾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