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理Ⅰ植物缺铁响应机制和信号调控途径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zh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缺铁是农业生产上限制作物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属于双子叶和非禾本科单子叶的机理Ⅰ植物而言,缺铁条件下,根系会作出多种响应来增加吸收利用铁的能力,这些响应包括:诱导高铁还原酶和铁转运体,分泌质子,增加亚根尖根毛发育和侧根发育以及分泌酚类物质等还原性小分子有机物。然而,后两种缺铁响应在改善物铁营养中的贡献仍尚未明确。本文首先以红三叶草(Trifolium pretense L.)为材料,较系统地研究了缺铁诱导的侧根发育和根系分泌的酚类物质在提高根系铁吸收,增加土壤中铁有效性及促进根系质外体铁再利用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以及体内酚类物质对生长素代谢的影响及其与缺铁响应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大气CO2浓度增加会促进植物的生长,进而可能影响植物的铁营养,本研究以番茄(Solanum lycopersicom cv.)为材料研究了这一环境因素的变化对植物铁营养吸收的影响;最后,本研究借助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VIGS),初步探讨了体内14-3-3蛋白在植物缺铁响应中的调控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分为铁吸收机制,体内铁再利用机制,环境因素的影响及铁吸收调控机制等这四个方面,概述如下:1、侧根发育与根际微生物在植物吸收铁中的作用(铁吸收机制)缺铁条件下,红三叶草的侧根数量显著增加,并且侧根数量与根系高铁还原酶活性之间显著正相关。此外,对Dasgan等(2002,Plant and Soil,241:97-104)报道的结果作相关性分析也发现,两种不同基因型番茄line 227/1(P1)和Roza(P2),以及它们的两个杂交后代(‘P1×P2’和‘P2×P1’)在两个不同水平(10-6和10-7M FeEDDHA)的低铁条件下生长,它们的根系高铁还原酶活性与侧根数量也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这4种番茄的侧根密度大小趋势又与它们的耐缺铁失绿能力的强弱相一致。这些结果证明了缺铁诱导的侧根数量增加可以提高根系高铁还原酶活性,并由此在增强植物耐缺铁能力上发挥重要作用。此外,有研究表明土壤微生物能促进植物铁的吸收。本研究中,我们也发现碱性土壤灭菌后,红三叶草的生长和铁吸收受到了明显抑制,但叶面喷施Fe-EDTA溶液和土壤接种根瘤菌使红三叶草的生长和铁吸收均得到恢复。后者现象与根瘤菌结瘤后根系的高铁还原酶活性显著增强有关。溶液培养条件下,红三叶草根系在缺铁条件下会分泌大量酚类化合物,在碱性土壤培养条件下,也发现根际土壤中酚类物质积累的现象。鉴于酚类物质具有抑菌性,我们测定了缺铁土壤培养的红三叶草根际微生物种群的变化。微生物16s rDNA PCR-DGGE分析和培养试验表明,缺铁培养的红三叶草根际土壤和人为添加根系分泌的酚类物质培养的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且都表现为分泌高铁载体(Siderophore)能力强的微生物数量的增加,说明缺铁诱导的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很可能是根系分泌的酚类物质引起的。在可培养的微生物中,我们还发现,与根系分泌的酚类物质共培养后,增加了土壤中产生长素类物质的微生物的比例。水培试验证明微生物分泌的生长素类物质能有效地增强红三叶草根系还原铁的能力。结合我们以往的研究,提出了机理Ⅰ植物根系分泌物与微生物互作及其对改善植物铁营养的作用的机理模型,即:缺铁诱导根系分泌的酚类物质首先改变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了根际土壤中能分泌高铁载体和生长素类物质的微生物的比例,新的微生物群落又通过增强高铁载体和生长素类物质的分泌促进植物的铁吸收。2、酚类根系分泌物在红三叶草根系质外体铁再利用上的作用(铁再利用机制)缺铁根系细胞向根际分泌酚类物质时,须先经过根系的质外体空间。在溶液培养试验中我们发现,用吸着型树脂去除培养液中的酚类根系分泌物后,红三叶草新叶失绿症状更为严重,且后期没有恢复迹象,这一现象暗示了缺铁诱导分泌的酚类物质可能与植物体内的铁再利用有关。进一步分析表明,酚类物质去除后,几乎完全抑制了缺铁根系的质外体铁随缺铁培养时间延长而下降趋势,与之相对应的是,酚类物质去除后,地上部的铁含量明显下降,而根系铁含量却显著提高,表明酚类物质去除后可能减少了根系中的质外体铁向地上部转运,从而加剧了地上部的缺铁症状。然而,去除酚类分泌物同时也增强了缺铁植物根系的高铁还原酶活性和质子分泌,说明这种质外体铁再利用过程并不是由质子分泌利高铁还原酶介导的。根系分泌的酚类物质对根系细胞壁中的铁的解吸动力学试验表明,酚类根系分泌物确能有效释放固定于细胞壁上的铁。上述结果充分证明了缺铁诱导的根系酚类分泌物直接介导了根系质外体铁的再利用,并在改善植物地上部分铁营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大气CO2浓度增加对植物铁营养的影响(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CO2)正在逐年增加。水培试验结果表明空气中CO2浓度升高后(800μL L-1),不仅可以显著增加低铁(以难溶性氧化铁铁矿粉为铁源)培养的番茄的生物量,而且还可以显著促进铁吸收,改善植物的铁营养。此外,尽管高CO2浓度处理改善了植物的铁营养,但与正常大气下生长(CO2浓度350μL L-1)的植物相比,根系的铁还原酶活、质子分泌量和亚根尖根毛发育反而更为强烈,并且FER、FRO1和IRT3个基因的表达也显著增强。通过比较,我们还发现高CO2浓度处理显著增加了番茄的根冠比。因此,我们认为,缺铁响应增强和根冠比增加可能是高CO2浓度处理改善植物铁营养的原因,其中前者可能是主要原因。此外,高CO2浓度处理还明显增加了根系的NO含量,这可能增强缺铁响应的原因。4、酚类化合物、生长素和14-3-3蛋白在铁吸收上的调控作用(铁吸收调控机制)缺铁处理显著增加了红三叶草根系的IAA含量。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TIBA或NPA处理植物茎部后,显著抑制了缺铁诱导的根系高铁还原酶活性,质子分泌和亚根尖根毛发育等缺铁响应,但并不影响缺铁诱导的根系酚类物质的积累和分泌,表明IAA没有参与后两种缺铁响应的调控,但参与了前几种缺铁响应的调控过程。此外,缺铁处理明显降低了根系的IAA氧化酶活性。有意思的是,缺铁根系的酚类物质对IAA氧化酶活性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并且这种抑制作用要显著强于铁营养正常根系的酚类物质,表明缺铁导致IAA氧化酶活性下降很有可能是酚类物质在缺铁根系中积累引起的。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缺铁机理Ⅰ植物根系通过增加酚类物质积累来抑制IAA氧化酶的活性,减少IAA在根系中的降解,提高IAA的含量,进而参与调控植物缺铁诱导的高铁还原酶活性、质子分泌和根毛发育。利用VIGS(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沉默了TFT7 14-3-3基因在番茄中的表达,缺铁处理后,我们发现TFT7 14-3-3基因沉默,明显抑制了根系FER基因的表达,同时也抑制了FRO1基因以及IRT基因的表达,根系的高铁还原酶活性也明显降低。基于转录因子FER在植物缺铁响应中的调控作用,我们认为14-3-3蛋白可能是通过调控FER基因的表达来调控下游缺铁响应的诱导。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了非自治离散动力系统的一些稳定性问题。首先针对线性非自治离散系统,给出在稳定子空间和不稳定子空间,一致双曲和非一致双曲部分中具有不同增长率的广义二分性
面对多协议并存的通信现状,要求通信终端能具备兼容性和动态可配性。软件无线电的通用性可以解决当下多协议并存的问题,和动态可重构技术相结合后使得通信终端的使用更加便利
天山雪莲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素有“百草之王”和“药中极品”的美称,是十分珍贵的中药资源,近年来,人们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出天山雪莲细胞培养物,经研究表明,雪莲细胞培养物中富含咖啡酰奎尼酸(Caffeoyl Quinic Acid,简称“CQA”)类物质,具有降血脂、抗肥胖的生物活性,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确,本研究以雪莲细胞培养物中提取、纯化的CQA类物质为对象,通过消化酶体外抑制活性实验和高脂喂养大鼠
水面无人船作为水上无人化智能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和发展重点。无人船在水面作业过程中要具有相应的自主智能性,其关键环节就在于对其自主控制的稳定。自主控制中包含对无人船的动力系统控制和航行角度姿态控制。解决上述内容所涉及的关键问题是对无人船智能性提高的一个关键途径。围绕上述内容本文主要以海南大学自主研发的一型双驱电动无人船为平台,开展参数自整定模糊PID控制器和风干扰模型的设计和仿真验
材料与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检索辽宁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的医疗信息系统,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接受加味龙甲膏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将未接受加味龙甲膏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通过检索电子病历系统填写观察表,统计患者的基本信息、患者入院病情信息、患者出院病情信息、患者出入院病情对比的治疗效果综合评价。运用卡方检验、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
苯并噁唑(苯并噻唑、苯并咪唑)类化合物作为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其合成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青睐,本文综述了2-取代苯并噁唑的不同合成方法。
本文以《安徽师范大学馆藏千年徽州契约文书集萃》(以下简称《集萃》)为研究材料,对《集萃》中的俗字进行了详细地整理和归类,揭示了该书中俗字的主要特点,为《集萃》的史学、农学、档案学等相关研究提供语言参考和借鉴。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现状,概述了《集萃》文书的基本面貌、主要研究方法与学术意义以及俗字的界定依据。第二部分整理归纳了《集萃》中俗字简省、增繁、变换结构、改换构字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餐厨垃圾与畜禽粪便等生物质垃圾的产生量也相应剧增,在生物质垃圾处理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的同时也为资源化处理提供了丰
利用拖曳式海洋可控源电磁发射系统在探测埋藏较浅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时,会遇到一些新问题.如拖曳式轴向发射偶极源不能贴紧海底,发射偶极源和海底间海水的电磁衰减,使得10 H
纳米钨酸铋(Bi2WO6)具有紫外光与可见光催化活性,是一种新型光催化剂,在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中极具开发应用前景。本文利用超声波分散法成功制备出了新型中空球型纳米Bi2WO6光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