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安徽段淡水双壳类动物多样性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uke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淡水双壳类动物是淡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作用。但其移动能力弱,对环境的耐受能力差,受人类活动影响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淡水双壳类动物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濒危的水生动物类群之一。长江流域安徽段具有丰富的淡水双壳类动物资源,其中中国特有种众多,研究价值极高,但关于该区域的双壳类动物研究工作非常有限,大部分区域未进行科学调查工作,难以掌握该区域的淡水双壳类动物全貌及其资源现状。如今,淡水双壳类动物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威胁,针对该区域的双壳类动物调查工作十分重要。本研究在2017-2020年期间,在低水位时期对长江流域安徽区域的13个水系44个水体164个断面及样点采用时间搜索法进行淡水双壳类动物调查工作,厘清该区域的淡水双壳类动物的组成、优势类群、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区系相似性,并探究水文、底质类型、沉积物等环境因子对淡水双壳类动物分布的影响,为长江流域安徽段淡水双壳类动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区域共记录到淡水双壳类动物2目5科17属39种,包括安徽省新纪录物种龙骨蛏蚌(Solenaia carinata),中国特有种2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6种。2.基于物种出现率和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对其进行评估。研究区域内现阶段优势种为背角无齿蚌(Sinanodonta woodiana)、圆顶珠蚌(Nodularia douglasiae)、洞穴丽蚌(Lamprotula caveata)、河蚬(Corbicula fluminea)、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稀有种分别为绢丝尖丽蚌(Aculamprotula fibrosa)、多瘤尖丽蚌(Aculamprotula polysticta)、刻裂尖丽蚌(Aculamprotula scripta)、天津尖丽蚌(Aculamprotula tientsinensis)、失衡尖丽蚌(Aculamprotula tortuosa)、巨首楔蚌(Cuneopsis captiata)、翼鳞皮蚌(Lepidodesma aligera)、棘裂脊蚌(Schistodesmus spinosus)、河无齿蚌(Anemina fluminea)、三巨瘤丽蚌(Lamprotula triclava)、楔形丽蚌(Lamprotula bazini)、龙骨蛏蚌、中国淡水蛏(Novaculina chinensis),其中三巨瘤丽蚌、楔形丽蚌、刻裂尖丽蚌更加稀有。3.基于水系物种组成和优势度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区域被分为2类,秋浦河水系、黄浒河、滁河水系和大通河分为一类,其物种多样性低且以常见种为主。青弋江水系、水阳江水系、尧渡河水系、九华河、皖河水系、黄湓河水系、巢湖水系、菜子湖水系和长江流域干流分为一类,其淡水双壳类动物多样性较高。其中水阳江水系、青弋江水系和皖河水系,具有多种稀有种和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应亟待加强保护。4.不同水体类型的双壳类物种多样性差异较大。研究区域内河流、湖泊水体的总物种数、中国特有种数、稀有物种数以及受胁物种数明显高于水库,受具体环境影响,同一类型水体的物种种类、数量差异也较大。5.不同环境因子对淡水双壳类动物多样性的影响不同。水系连通性会严重影响水系物种组成和分布。底质为淤泥质和泥沙质的双壳类物种多样性较高,石质的最低。水位变化大、水体流速较缓、水体清澈度较低的水体,物种多样性较高。蛏蚌属(Solenaia)物种喜好硬质底泥,如橄榄蛏蚌,在一定范围内,物种密度随着底泥紧实度的增加而增多,在平均紧实度达到112PSI/Inches时,橄榄蛏蚌的平均密度可达到42.4 ind/m~2。长江流域安徽段淡水双壳类动物物种丰富,具有多种濒危物种。结合“长江流域十年禁捕”的保护政策,应加强对水阳江水系、皖河水系和青弋江水系的保护工作,这对于我国淡水双壳类动物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稀土-过渡金属配合物虽然已不再是一个新兴学科,但研究者们对高核稀土-过渡金属簇合物的研究热情依旧不减。从最初报道出具有漂亮接近完美结构的高核稀土-过渡金属簇合物(如开普勒构型的Ln20Ni30,俄罗斯套娃构型的Ln54Ni54和Ln60Ni76),到后期对其在光、电、磁、催化等领域性质的探索及推广,以及最近在组装机理方面的研究报道,足以说明高核稀土-过渡金属簇合物仍是一个有趣且值得探索的研究领域。
水文条件是浅水通江湖泊维持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一个合理的水位调控方案对湖泊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升金湖作为长江中下游典型的浅水通江湖泊,为越冬迁徙水鸟提供充足的栖息地。黄湓闸的修建改变了湖泊原有的水文节律,对水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本文以水鸟栖息地为关注点,探究在不同的水文条件下,水位调控制度对每类水鸟取食集团丰度的影响。首先,通过长时间序列(2008–2019年)连续模拟建立水位
人们通过改变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结构来达到修饰聚合物的目的,我们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在配体的N-芳基引入大位阻取代基,从而降低催化剂顺反异构之间转换速度。当相互转换速度足够低时,我们可以近似认为得到了单一的,结构不对称的催化剂,这种拥有不对称结构的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在催化性能上有着优异的表现。我们通过以下工作对这类催化剂展开了深入研究。在第二章节中,我们进一步证明了在乙烯与α-二亚胺镍和钯的聚合反应中,
原子精确的金属纳米团簇因其超小的尺寸和可控的结构,而具有与宏观物质不同的性质,逐渐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因为尺寸超小,所以与等离子激元金属纳米粒子的连续能带性质不同,而是显示出分子的特性。尤其是那些尺寸大小接近但核(或表面)结构不同的纳米团簇提供了独特的机会,让研究者们可以在不受尺寸影响的情况下探究核和表面结构之间的关系。对纳米团簇结构的研究发现,可以把团簇看成是由不同结构单元(如Au4、Au11
中子辐射广泛应用于农业育种、国防军事、放射治疗及核工业等领域。研究表明作为高传能线密度(Linear Energy Transfer,LET)射线,中子辐射可引起严重的生物学效应。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低LET辐射可诱导细胞产生低剂量辐射超敏感(Low Dose Hyper-radiosensitivity,HRS)反应。随着中子辐射的广泛应用,低剂量中子辐射是否会引起该反应仍需研究。本论文利用强流
锹甲(Lucanidae)作为鞘翅目(Coleoptera)金龟总科(Scarabaeoidae)中一种常见的腐栖类(Saprophytic)甲虫。幼虫栖身于腐烂的木头或泥土中,通过分解朽木、腐殖质获得生长发育的营养物质,成虫则以树汁、花蜜和腐烂的果实为食。它们对栖息地的要求十分严格,对气候的变迁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因而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也可以作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指
蛋白质配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经常发生在许多基础生物活动过程中,了解蛋白质-配体的相互作用对于了解许多生物系统和辅助药物开发工作意义重大。对其定量研究的方式为分子间结合亲和力的测定。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或基于物理学第一性原理的计算测定方法固然较为准确,但获得相应结果需要付出较高的时间或劳动力成本,不适合分子筛选的大规模工业应用。而计算方法在实用性和可负担性中追求平衡,允许对小分子化学空间进行广泛探索。因
随着对量子信息探究的日渐深入,不同类型的自旋链模型在量子信息处理过程开始崭露头角。但是在实际环境中,量子系统会不可避免地遭受到退相干效应的影响,也就是量子系统与外部的环境噪声产生了耦合作用,从而使得自身的量子非局域性(纠缠、量子导引、贝尔(Bell)非局域性)产生不同程度地衰减。这一现象会使得在相干时间内很多量子信息任务无法及时完成。为了更好地调控在不同噪声环境中量子系统中的量子非局域性,不同的量
近年来,operad理论在代数的结构理论、上同调理论与形变理论中应用得到了代数学家们广泛的关注.Poisson结构也在微分几何,代数表示论等方面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篇文章中,主要研究了Poisson operad的截面理想,Poisson operad商的Gelfand-Kirillov维数及小Gelfand-Kirillov维数Poisson operad的商的分类,并探究了Poisson
自从1974年J/ψ首次在实验上被发现以来,研究夸克偶素的产生与衰变机制就成为了粒子物理的一个重要课题。重夸克偶素是一个多标度的系统,它的衰变与产生与量子色动力学的能量体系有关。关于重夸克偶素的产生与湮灭机制,物理学家提出了几种模型,比如色单态模型,色蒸发模型以及NRQCD等。所有的这些模型都将夸克偶素的产生分为两步,即描述夸克对的产生的微扰部分以及描述夸克对强子化形成夸克偶素的过程。在所有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