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渐进式的市场化过程成为国际上颇有影响的中国式的发展道路,然而由于不同职业和不同行业的市场化先后顺序的不相同、市场化程度的不相同,当然,也使不相同的社会群体也具有不相同的历史命运。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主要关注两种体制并存条件下体制洞与信访事件的内在关联。
本文通过对一个转制企业的员工上访之路的调查和研究,描述了利益受损群体通过信访这个利益表达的途径来不断向上传达其心声,争取获得个人的应得利益,揭示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体制改革不完善所造成的企业转制,以及企业转制后,企业员工的身份不明确而带来的企业员工社会保障利益受损,这种利益受损如何通过社会现有政策使企业员工得到一定的弥补。
在本文中,采用了过程--事件分析方法,对上访的整个过程进行分析,除了由于利益受损引起企业员工上访之外的,是否还存在其他原因,比如由于企业员工受到来自于“社会主义传统”的影响?把信访作为一种利益表达的有效途径,探讨了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信访作为社会安全阀,在缓解社会压力、维持社会稳定方面存在的合理性。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既然有利益受损群体的存在,就要从现有的政策、规则中去寻找弥补利益受损群体的渠道和方法,并且要通过保证这个渠道的畅通来体现社会公平,让利益受损群体感受到社会公平的存在。在本文中,探讨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中国信访制度在风风雨雨中如何生存及其存续的空间,以及信访在我国体制改革进程中所发挥的特殊功能;探讨了企业员工“无路可走”的无奈,唯有通过信访途径表达其利益诉求的方式,凸显了上访企业员工对信访的期待,以及信访作为“社会安全阀”维持社会稳定和信访对体制洞的弥补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