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郁达夫抗战时期的散文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cun_weic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学术界对郁达夫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郁达夫的早期生平思想、小说创作与抗战前期的散文方面。郁达夫在抗战爆发之后的创作,特别是在远赴南洋主编《星洲日报》等副刊时所写的包括政论时评、杂文小品、文艺随笔等在内的散文较少为研究者注意,相关的系统论述则更少。 郁达夫抗战时期的散文作品大都紧紧围绕当时国际、国内的抗战形势、热点问题,注重实用性与宣传性,具有饱满的爱国热情、丰富的思想和鲜明的写作特色,这也是作者在一生的文学创作中极具战斗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非常特殊的抗战历史文化背景下,郁达夫呈现出与20年代的忧郁、伤感、颓唐截然不同的精神风貌与创作。他非但是一个作家,更是一名战场上勇于驱遣自己的不折不扣的文化战士。 在远离祖国“万里投荒”的海外战场上,郁达夫“站在摇晃的擂台上和一群打手去拼搏”。他孤军奋战,以手中的笔为武器,激发南洋华侨的爱国热情,鼓舞他们抗日的斗志,于抗战文艺的推进有着莫大的助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读者对郁达夫的宣传成就给予了很高评价,还有人赞誉郁达夫是“一支彩笔耀天南”。他不但为战前新马华文文学谱写了承前启后、悲壮动人的一章,而且在东南亚华人文化发展史上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虽然其中的部分作品有其自身局限性,但总体上仍有很多值得注意的价值。对此进行比较系统的梳理,有利于更加全面完整地认识、理解郁达夫的人格、情感与创作。 本文以作品文本的文学性和思想性切入,分为两大部分进行分析,力求把握郁达夫抗战时期散文的大致面貌。在必要的时候引用他自己的散文作品,对其抗战散文的风格特色和思想观念加以阐释。第一部分阐述了郁达夫抗战散文的创作特色。首先指出其总体风格:一切以抗战为中心、“力”的追求与彰显、纷杂散漫、不同文体间风格各异。重点注意到郁达夫在散文中不断尝试对“力”的美学追求,体现了作者崇高的人格魅力、坚强不屈的灵魂和顽强的生命力。然后将作品按不同的形式粗略分为四种类型分别加以展开。一、充满战斗力的政论时评:作者善于借用动物形象来表达爱憎,使用对照来深化主题。二、记人记事记游的记叙性散文:数量不多却真挚感人。三、不拘一格的杂文小品:色调幽默风趣、善于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说理。四、紧跟时代步伐的艺术散论:注意到郁达夫在评介国外作家的少量的散论中,使用了情境交融的手法和“自叙传”创作理念,将评介对象渗入自己感情、打上自身烙印,几乎就在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诸位,这就是我”。 第二部分梳理了郁达夫抗战散文的鲜明思想及主要观念,分为三个方面:一、审时度势、坚定不移的抗战思想:必胜的信念,自力更生、团结抗战,对恶势力的谴责和鞭挞。二、沟通与建设并重的文化思想:坚信民族文化不亡,“三位一体"的文化沟通,重视教育和新闻事业的文化建设。三、战时艺术创作、批评观:关注“有情的写实”手法,要将热的流动的血,贯注到铁的事实里面去;把握率真原则,坚持宽容的批评态度。
其他文献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天然气能源被不断开采利用。全世界超过30%的天然气资源位于海洋,其中有一部分小规模气田位于深海并远离陆地。这些小规模气田天然气储量少,如果使用管
随着矿井向深部开采,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问题日益突出,淮北矿区桃园煤矿深部开采水平位于-800 m标高左右,特别是二水平泵房和变电所作为矿井深部水平延深的核心硐室,围岩条件
采用大田种植方法,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于玉米7展叶期(E7)、9展叶期(E9)喷施乙烯利,比较研究玉米产量、果穗维管束特征、子粒干物质积累及相关生理指标,探讨乙烯利对玉米果
明清世情小说批评中的艺术真实论是小说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文章从此范畴入手,研究论述世情小说艺术真实论的发展脉络和文学、文化意义。 文章在绪论中回顾了世情小
0简介毫无疑问,在所有公司与客户的业务合作中,客户总是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并且希望“少花钱,多办事”。因此为了能够跟上客户的不断提高的需求步伐,这些公司需不断加大在人
欧阳予倩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在戏剧创作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因此,对他的研究比较全面、比较深入。美中不足的是主体研究的缺乏,对他的个人生活经历
本文对革命与阶级视野中的鲁迅文学观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鲁迅对托洛茨基文艺理论的接受问题,长期以来被刻意遮蔽。虽然已经有不少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不够系统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