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关键在于教师。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育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家出台了“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简称:硕师计划)等一系列政策,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村教师专业素质水平,促进教育公平。本文通过文献调查法、质的研究法、访谈法等方法,以参与“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任教于湖北省巴东县的青年体育教师陈老师为研究对象,对其专业成长历程中的关键事件等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青年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条件:要有较强的内部动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教育相关部门努力创建有利于青年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氛围与环境,包括任教学校管理的“软环境”和提供相应的硬件设施的“硬环境”。2.“硕师计划”对青年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优势在于他们受“双导师”指导,专业成长较快,三年的从教经验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避免“纸上谈兵”。3.“硕师计划”对青年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不足在于,任教学科与所学专业不对口,不利于专业成长;“硕师计划”相关待遇落实得不到保障,造成大量优秀人才流失。4.建议国家要给予行政支持,要加强政策引导,形成激励机制,设立农硕生特殊津贴制度;教育厅结合湖北实际,科学规划与落实硕师计划,协调供需关系,进一步完善选拔制度和选聘条件;县(市)教育部门注重落实与执行政策,要为继续留在农村任教的农硕生优先解决编制问题,注重农硕生的培养;培养学校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农硕生,建立专门管理机构,形成跟踪培养管理和信息反馈的良性管理体制机制,根据农硕生的特殊的三年任教经历,区别培养;有志于为农村教育事业服务的大学生,建议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自我准确定位,珍惜继续深造和服务基层的机会,努力学习,发挥专业特长,促进其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