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但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企业单纯依靠自身高风险、高投入和长周期的研发活动往往很难跟上国际化的脚步,这使跨国技术并购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学习和吸收新技术,实现跨国技术转移的一种重要且有效的途径。由于跨国并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很多企业在并购后的整合阶段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导致并购失败,而调查研究显示文化冲突是导致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整合的失败的重要原因。并购双方的文化距离会导致彼此之间难以建立信任关系、对创新等各种理念的不同理解等,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并购绩效,当然也包括企业的创新绩效。同时,在我国实施跨国并购的企业当中,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亦有研究表明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由于不同所有制企业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使其对文化距离的敏感程度不同,那么,文化距离到底会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所有制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又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就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探索。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在对以往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阐明了文化距离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以及所有制形式在其中所发挥的调节作用。并由此提出本文的假设:文化距离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有着负向影响;国有企业这一所有制形式在文化距离与创新绩效之间有正向的调节作用。为了检验上述假设,本文以2010-2019年进行跨国并购的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用并购当年年底新增专利申请数来衡量创新绩效,用Hofstede的国家文化距离的六维度模型来衡量国家间的文化差异,用文化距离和所有制形式的交互项作为调节变量,基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实,得出文化距离对于跨国并购的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企业所有制形式在这两者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企业并购目的、规模、实际吸收能力、研发强度以及资本结构一定的情况下,文化距离与创新绩效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另外,所有权性质是一调节变量,即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国有企业这一所有制形式能略微削弱文化距离的不良影响。但从整体上看,尽管有正向调节作用的存在,在国有企业的跨国并购当中,文化距离的负面影响依然没有消失。最后,根据理论和实证的研究结论,本文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提出了不同所有制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的相关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技术创新绩效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以往对于并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以新兴国家为样本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从中国企业并购数据出发研究跨国并购的创新绩效,扩展了该主题的研究范围。第二,将所有权性质及文化距离的交互项作为调节变量,通过对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对文化距离的敏感程度差异的解释,来阐明所有权性质对文化距离和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将对政府制定跨国并购政策,和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整合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