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研究周期性静态拉伸训练过程中肌肉表面肌电特征以及不同拉伸方式、持续时间对膝关节肌力和灵活性的影响。评价周期性训练后不同拉伸姿态和时间之间的效应,同时纵向观察拉伸过程中肌肉表面肌电变化的特点,为丰富拉伸的基础研究提供数据化的理论支持。重点关注运动训练实践中多样的静态拉伸的实际效果。研究方法:沈阳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2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静态拉伸的不同姿势和持续时间分为A、B、C三组,每组8人:A组(3种拉伸姿势,拉伸时间30秒)、B组(拉伸姿势与A组相同,拉伸时间60秒)、C组(3种拉伸姿势,拉伸时间与A组相同),进行为期6周的静态拉伸训练,每周训练3次,每次训练20分钟。采用芬兰ME6000肌电测试仪、HUR康复力量训练器测试系统、关节量角器对静态拉伸前后膝关节肌肉的肌电兴奋性、肌力和膝关节活动度等指标进行测试。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实验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实验数据均以平均数±标准差来表示。使用重复测量和独立样本T检验评估数据。研究结果:1、膝关节周围表面肌电兴奋性。A组股直肌伸展训练后有显著性降低的变化(P=0.0012,P<0.05);股内侧肌训练前后比较,有显著性降低的变化(P=0.002,P<0.05);股外侧肌训练后有显著性降低的变化(P=0.023,P<0.05);腓肠肌内侧头训练后有显著性降低的变化(P=0.03, P<0.05)。股二头肌屈曲训练后有显著性降低的变化(P=0.009,P<0.05)。B组股直肌伸展测试后有显著性降低的变化(P=0.023,P<0.05);股外侧肌训练前后比较,有显著性降低的变化(P=0.019,P<0.05)。股二头肌长头屈曲训练后有显著性降低的变化(P=0.016,P<0.05)。C组股直肌伸展训练后有显著性降低的变化(P=0.018,P<0.05);股外侧肌训练后有显著性降低的变化(P=0.002,P<0.05);股二头肌长头训练后有显著性降低的变化(P=0,P<0.05);半腱肌训练后有显著性降低的变化(P=0.007,P<0.05);腓肠肌内侧训练后有显著性降低的变化(P=0.026,P<0.05);股内侧肌屈曲时训练后有显著性降低的变化(P=0.018,P<0.05);股外侧肌训练后有显著性降低的变化(P=0.001,P<0.05);股二头肌长头训练后有显著性降低的变化(P=0.004,P<0.05);半腱肌训练后有显著性降低的变化(P=0.013,P<0.05)。A、B组腓肠肌外侧屈曲训练后有显著性降低的变化(P=0.013,P<0.05);A、C组股外侧肌伸展训练后有显著性降低的变化(P=0.003,P<0.05);腓肠肌外侧屈曲训练后有显著性降低的变化(P=0.041,P<0.05)。2、三组训练后髋关节屈曲范围都有显著性增加的变化(A组P=0.04,P<0.05,B组P=0.034,P<0.05,C组P=0.009,P<0.05);A组膝关节和C组髋关节伸展活动范围也有显著性增加的变化(P=0.034,P<0.05和P=0.031,P<0.05)。A、B组和A、C组膝关节屈曲和伸展训练后都有显著性增加的变化(P=0.014,P<0.05和P=0.019,P<0.05)。3、C组训练后伸展肌力有显著性降低的变化(P=0.042,P<0.05),屈曲肌力有显著性降低的变化(P=0.004,P<0.05).研究结论:1.静态拉伸降低运动时肌肉兴奋性,增加肌肉的灵活性。2.随着静态拉伸训练时间的增加,肌肉兴奋性逐渐降低。3.不同静态拉伸时间或者姿势对肌肉的神经兴奋性、灵活性和肌力的效果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