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门菌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广泛传播的耐药沙门菌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现阶段通过分子生物学角度对沙门菌耐药机制的研究已经较多,但关于携带耐药质粒的沙门菌通过改变自身代谢而提高在各种环境中的生存能力的研究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将前期获得的在沙门菌中流行的耐药质粒pHXY0908转入鼠伤寒沙门菌敏感标准株A(ATCC14028)中,获得了携带耐药质粒pHXY0908鼠伤寒沙门菌株J,并利用梯度递增法对携带耐药质粒pHXY0908鼠伤寒沙门菌株J进行替加环素体外诱导耐药,获得携带耐药质粒pHXY0908鼠伤寒沙门菌替加环素诱导耐药株R(MIC=8μg/mL)。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CG-MS)联用技术分析了上述三株菌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代谢组学差异。根据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果显示不同种类不同生长阶段的鼠伤寒沙门菌代谢变化间存在显著差异。为进一步研究组间代谢变化间的详细差异,选取变量投影重要性阈值超过1(VIP>1)且经t检验后p阈值低于0.05(P<0.05)的代谢物作为两组间的差异代谢物。研究表明,不同菌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都存在明显差异。通过比较菌株A、J、R三株菌的差异代谢物,发现J、R两株菌的代谢物大部分都以下调为主,说明携带耐药质粒与代谢差异产生相关。根据不同菌株不同生长阶段代谢通路富集情况,发现ABC转运蛋白、嘧啶代谢是最重要的2条代谢通路。谷胱甘肽代谢、β-丙氨酸代谢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丙氨酸及天冬门氨酸和谷氨酸代谢4条通路为3株菌共有的富集通路。通过代谢通路富集和差异代谢物的关系研究发现L-天冬氨酸与多条代谢通路相关。综上所述,本文通过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了鼠伤寒沙门菌敏感标准株ATCC14028与携带耐药质粒pHXY0908鼠伤寒沙门菌株、携带耐药质粒pHXY0908鼠伤寒沙门菌株与携带耐药质粒pHXY0908鼠伤寒沙门菌替加环素诱导耐药株(MIC=8μg/mL)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各自的代谢谱特征,筛选到了重要的差异代谢物L-天冬氨酸,为后续携带耐药质粒沙门菌的适应性研究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