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K1活性检测荧光探针的设计与开发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xichen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线粒体自噬调节障碍是引发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PD)的原因之一,该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大量发病和死亡。研究表明,PINK1/Parkin在线粒体自噬调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基因突变会引发家族性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帕金森氏症。PTEN诱导的激酶1(PTEN 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1)可响应线粒体的损伤而被募集至线粒体外膜,招募并磷酸化E3泛素连接酶(Parkin)以及泛素(Ubiquitin,Ub),受损伤的线粒体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被降解,从而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然而,到目前为止,人们对PINK1如何感应线粒体的损伤并被募集至线粒体外膜、PINK1在细胞中被激活的分子机制及具体定位、PINK1活化后如何将Parkin和Ub募集至线粒体外膜等问题还不清楚。造成这一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可用于动态标记、追踪PINK1的有效生物学手段,难以系统研究分析其相关分子机制。本研究拟开发一种新颖的、可视地在体内检测PINK1浓度以及活性的探针。该探针将循环置换的绿色荧光蛋白(Circular permutated enhance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cp EGFP)与Parkin、Ub融合表达。由于Ub的Ser65被PINK1磷酸化后会与Parkin结合,从而使原本丧失荧光信号的cp EGFP重新发出绿色荧光,其荧光的强弱可反映PINK1的浓度与活性。实验结果显示,探针的荧光信号会随着PINK1浓度的升高而增强。本论文首次发现可能存在PINK1、Parkin以及Ub三元复合物,为该三元复合物的结构研究打下基础。后续实验中,我们将继续对探针进行优化,并在细胞内验证其有效性,以期为PINK1活化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有效工具,并为帕金森氏症的早期分子诊断提供新思路。
其他文献
报纸
近年来,癌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目前治疗手段最主要为化学治疗。常见的用于进行化学治疗的药物主要有紫杉醇(PTX)、顺铂、阿霉素(DOX)和吉非替尼等。随着化疗的逐渐普及,其缺点也逐渐显露,其中化学药物广泛的细胞毒性、多药耐药性(MDR)等是治疗癌症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而基于纳米技术的药物输送载体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其中开发稳定性强、溶解度高、载药率高及低免疫原性的药物传输载体是目前利用药物传输体
学位
<正>中高职衔接,一直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中高职教育作为两个层次的教育,要体现从低到高的层次性变化,科学配置课程,使两者衔接有序高效,就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中高职如何有效衔接做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一、中高职衔接的历史发展我国中高职衔接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经历了30多年,历经了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基本状况如下:[1](一)第一阶段:萌芽与探索阶段(1983—1999年)教育部
期刊
物体的材质建模与采集是计算机图形学中模拟真实物体的重要一环,也是外观建模问题中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为了简化采集过程中冗杂的操作,并且减少采集需要的专业知识背景,从一张由轻量级采集设备得到的图像中恢复物体材质的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这个问题是高度病态的,因为一张图片中提供的信息不足以计算出材质在图片中的影响。近年来提出了许多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来解决此问题,但是这些方法都没有考虑材质全局结构与各材
学位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免疫抑制性疾病,严重影响世界养鸡业的健康发展。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是IBD的病原体,主要感染雏鸡法氏囊中正在发育的B淋巴细胞,造成感染鸡群的法氏囊萎缩,免疫功能降低,最终导致免疫抑制,并使感染鸡群对其它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目前,I
学位
癌症作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品质,目前癌症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其中化疗作为一种全身性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术前缩小病灶、术后清除残余癌细胞的辅助治疗。然而,传统化疗药物缺乏对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无差别抑制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增殖,造成严重的细胞毒性。同时,长期使用化疗药物会引发多药耐药性,严重降低化疗药物药效。针对该缺陷,本文构建了一种micro RNA(m
学位
乳腺癌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手术或者放疗,但是发生转移及手术后复发的几率大。乳腺癌干细胞在肿瘤组织中使细胞产生耐药性,其中CD44是乳腺癌细胞干细胞表面一个重要标志。CD44蛋白是位于细胞表面的一种糖蛋白,正常细胞中介导细胞与细胞及细胞与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调节细胞的运动以及传递信号。CD44在癌细胞中是维持细胞干性特征的重要分子,CD44+的乳腺癌干细胞可以介导细胞
学位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类由细胞分泌的具有广谱多效抗病毒活性的细胞因子。研究和构建高活性、易纯化的猪干扰素(porcine interferon,pIFN)酿酒酵母工程菌株,开发预防和紧急治疗用口服制剂,对于改善我国目前生猪养殖中存在的抗生素滥用、补充有效抗病毒药物、降低生产及人力成本和提高猪肉品质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聚焦猪I、III型干扰素,利用食品级安全的酿酒酵母表达系统,构
学位
近年来,金属β-内酰胺酶(metallo-β-lactamases,MBLs)介导的耐药菌的流行,对单纯利用抗生素治疗临床耐药细菌感染带来了很大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MBLs的抑制剂与抗生素的联合疗法应运而生,展现了良好的临床应用潜力。目前大量MBLs抑制剂(包括天然产物类和化学合成类)已经被发现,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可用于临床的MBLs抑制剂。筛选和开发新型MBLs抑制剂的工作显得格外重要和
学位
未成年被害人保护是中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基于对一宗典型性侵未成年人案件的参与式观察以及对司法社会工作者的深度访谈,从情感社会学的视角考察未成年被害人创伤体验及其背后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研究发现,未成年被害人会因外界不合理的责任归因产生不适当的感受,并通过整饰感受和行为来逃避痛苦。这种“不合理的痛苦”体验背后不仅是“责备被害人”的隐形文化通过媒体和大众的生产,也是性别视角下“象征性边界”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