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由于多层资本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私募股权投资通过境内资本市场IPO退出,我国境内市场逐渐开始成为全球私募股权的投资中心之一。随着私募股权投资快速发展,私募的相关研究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的重点研究领域。但是少有学者去研究被投资企业上市后,私募股权基金对其实施重大决策的影响。上市公司的一项重要财务决策便是股利政策,这同样是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私募股权投资的特征角度研究私募投资如何影响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 本文首先阐述了股利代理成本理论、股利信号理论等相关理论,分析了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企业现金股利政策可能存在的关系,回顾并总结了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其次阐述了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历程、现状和特点,以及我国现金股利的分配情况与特点;最后以2009-2013年间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对私募股权投资如何影响现金股利政策进行实证检验。本文认为,根据股利代理成本理论和股利信号理论,私募机构为了降低代理成本,向外部投资者传递信号,提高企业市场价值。被投资企业上市后,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依然能够发挥监督治理作用,影响其现金股利政策。 实证结果表明:(1)私募股权机构投资的企业,更倾向于派发现金股利,并且股利支付水平也较高。(2)相比非外资背景的私募股权机构参与的公司,有外资背景私募参与的公司更倾向分配现金股利,且股利支付水平更高。(3)私募股权机构的持股比例越大,则所参与公司越倾向分配现金股利,股利支付水平也越高。(4)私募股权机构的投资期限越长,则所参与公司越倾向分配现金股利,股利支付水平也越高。(5)多家私募股权机构联合投资的公司更倾向支付现金股利,且股利支付水平更高。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结合的方法,结合现金股利政策和私募股权投资两个领域进行研究,这是一种新的探究和尝试。本文主要研究贡献如下:交叉视角丰富了私募股权投资与现金股利政策的文献。研究了私募股权投资是如何影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制定,从而加深对私募股权投资作用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