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正街系列研究之二流动的商街——外部空间的商业利用状况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n22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正街历史悠久,由于其临汉水、近长江,水运便利,在明代汉水改道后得以迅速发展,成为武汉的商业中心。今天的汉正街,街道空间具有高度的混杂性与高密度性,外部商业空间的利用极具特色,并呈现出高度的流动性,为街道增添了生机与活力。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对该地区外部商业的流动性进行研究,得出商业流动性给街道带来的影响,以及在高密度与高度混杂的空间中,如何充分利用空间的问题的探讨。 本文在深入了解该地区外部商业空间的利用状况的基础上,首先对其进行分类,大致分为三个大类:人车分行街道,人车混行街道以及剩余空间中的外部商业共九种类型。在此基础上从时间、空间以及商业自身因素等方面对这些商业类型的流动性进行分析,得出商业流动性为街道带来的影响。 从一系列分析与研究得出,商业的流动性丰富了城市空间,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场,使街道空间更具活力;能激发在高密度空间中功能的多样性,大大提高了有限空间的利用率;对固定商业具有良好的互补与完善作用;对交通与管理则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于负面影响,应该从具体的空间设计角度与管理措施两方面进行改善,结合以上的分析结果对今后汉正街地区的建设给予区域、通道、公共空间、绿化以及管理政策等方面的建议。
其他文献
在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历程中,中国产业新城以腾飞之势跨越了初创与成长的历史时期,并迈入了调整转型的发展新阶段。在功能转型过程中,产业新城面临着空间结构失衡的困局,交通、社
本课题选取武汉市汉正街作为城市空间研究的背景,把活跃在汉正街内的搬运工群体作为主体行为研究的对象。通过现场调研、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试图对社会底层居民与城市空间的
本文将主要结合些国内外实际案例论述城市老码头地段的可适应性再利用。 首先,论述老码头地段的街区及旧建筑再利用的发展及相关理论; 其二,从宏观的即城市设计的角度观察
二十一世纪是个复杂性的世纪,复杂性科学的思维范式已经影响到了各个领域,城市规划领域当然也不例外。中国当前正处于高速城市化的发展状态,城市中许多现实问题已经很难用单一的
学位
二十一世纪私权日益被关注,一方面居民的权利意识提高,迫切要求自己的财产、人身、自由、名誉权能得到法律的保护,另一方面国家增强了民本意识,颁布了许多确认和保护私权的法律,私
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都是著名的清代皇家园林,前者始建于乾隆朝,后者始建于康熙朝,鼎盛于乾隆朝,同为"三山五园"之一.它们是清代皇家园林的重要代表,完成于清代的鼎盛时
城市滨水区域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在保护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思想下,城市滨水区域独特的地位正受到人们越来越普遍的
三峡移民搬迁安置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三峡工程的成败,而移民住区建设是移民搬迁安置最基础的物质载体,也是实现移民“稳得住”的重要基础之一。三峡工程建设历经十三年(1994年
四川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山区县域的经济发展与规划布局对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但目前对山区县域经济发展与规划的研究和重视却不够。 随着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