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设计一种测量周边眼轴的方法,评估其再现性;并分析周边眼轴与周边屈光的相关性。 方法: 1.本研究采用IOLMaster做为测量眼轴的仪器,通过在其上装载一个外接设备,提供周边注视的视标,来测量轴向和周边不同注视方位的眼轴长度。该外接设备主要由一个旋转台、一个光学系统和笼式结构组成,旋转台用以旋转控制外接视标的位置,从而引导眼球转动固视周边特定的方位;光学系统主要用于矫正人眼的屈光不正以达到清晰注视和控制调节;笼式结构主要用于承载光学系统,固定光学装置。 2.在IOLMaster上装载了外接设备的情况下测量志愿者的轴向眼轴5次,取平均值;再在没有装载外接设备的情况下,同一位操作者测量该志愿者的轴向眼轴5次,取平均值。 3.使用“复方托比卡胺滴眼液”(托吡卡胺50mg,盐酸去氧肾上腺素50mg)点右眼,每隔3分钟一次、一共点三次,距离第一次点完30分钟,确认志愿者在强光照射下无对光反射后,由操作者A使用装载了外接装置的IOLMaster测量志愿者的轴向眼轴及周边眼轴(鼻侧颞侧各30度方位内,以10度为间隔),共7个位点,每个位点测量3次,取平均值,测量过程中遮盖左眼;由操作者B重复上述测量。 4.使用“复方托比卡胺滴眼液”(托吡卡胺50mg,盐酸去氧肾上腺素50mg)点右眼,每隔3分钟一次、一共点三次,距离第一次点完30分钟,确认志愿者在强光照射下无对光反射后,测量该志愿者的中央及周边屈光(鼻侧颞侧各30度方位内,以10度为间隔),共7个位点,每个位点测量6次,取平均值,测量过程中遮盖左眼;由同一位操作者测量志愿者的轴向眼轴及周边眼轴(鼻侧颞侧各30度方位内,以10度为间隔),共7个位点,每个位点测量3次,取平均值,测量过程中遮盖左眼。 5.使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先进行K-S检验验证数据的正态性,通过配对t检验来分析装载了外接设备对于眼轴测量的影响;以配对t检验和Bland-Altman分析方法来分析周边眼轴测量的再现性;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来探索周边眼轴与周边屈光之间的相关性。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各组数据均服从正态性分布(P>0.05),外接设备的存在与否对于测量的结果没有影响(P>0.05)。周边眼轴的测量具有良好的再现性,A、B两位操作者的测量结果在各个方位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1),各方位的再现性(1.96×SD)分别为±0.09mm(颞侧30度)、±0.07mm(颞侧20度)、±0.04mm(颞侧10度)、±0.04mm(轴向)、±0.05 mm(鼻侧10度)、±0.12 mm(鼻侧20度)、±0.08 mm(鼻侧30度);采用Bland-Altman分析法,制作散点图,加入95%一致性界限综合分析,颞侧30度、20度、10度、轴向方向、鼻侧10度、20度、30度各个方位分别有7.4%(2/27)、0.0%(0/27)、3.7%(1/27)、3.7%(1/27)、0.0%(0/27)、3.7%(1/27)、3.7%(1/27)的点位于95% LoA以外,95%LoA均较窄。各方位的周边眼轴与周边屈光均具有相关性(P<0.05),各方位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57(颞侧30度)、-0.686(颞侧20度)、-0.711(颞侧10度)、-0.723(轴向)、-0.724(鼻侧10度)、-0.715(鼻侧20度)、-0.675(鼻侧30度)。 结论: 本研究中设计的测量周边眼轴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再现性,可以用于临床及科研上周边眼轴的测量。同时,本研究也发现周边眼轴与周边屈光具有一定的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