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模混合电路边界扫描测试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_j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路板集成度的不断提高,传统测试方法已经难以满足高密度电路板的测试需求,边界扫描技术的出现为解决高密度电路板的测试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边界扫描技术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测试理论体系,包含IEEE1149.1、IEEE 1149.4、IEEE 1149.5、IEEE 1149.6、IEEE 1149.7等通用标准。国外对边界扫描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早,已研制出了用于边界扫描测试的软件产品。由于存在技术封锁,国内虽然也研制出了用于边界扫描测试的软件,但与国外成熟的产品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开发测试功能多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边界扫描测试软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实际项目“xxx装备故障诊断系统研制”为工程背景,对数模混合电路边界扫描测试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软件总体方案的设计。本文对软件进行了需求分析,从软件应具备的功能出发,设计了软件的总体结构,将软件划分为三个功能模块:测试文件解析模块、数字电路诊断模块、数模混合芯片AD/DA诊断模块,并根据测试需求设计了工程配置文件与用户图形界面。2.测试文件解析方法的研究与实现。本文介绍了边界扫描链路、可测网络等理论,分析了测试文件的格式,研究了从网表文件、BSDL文件中获取可测网络信息的方法以及从PCB报表文件中获取各器件管脚间距离信息的方法,编写程序实现了测试文件解析方法。3.数字电路边界扫描诊断方法的研究与实现。本文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结构测试向量生成算法,通过仿真分析,对比了该算法与其他算法的紧凑性指标和完备性指标,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将该算法和三种经典算法集成到了软件的数字电路诊断模块中,编写程序实现了软件的测试向量生成功能与测试结果诊断功能。4.数模混合芯片AD/DA边界扫描诊断方法的实现。本文介绍了适用于AD/DA边界扫描测试的扫描链路、测试向量生成算法,编程实现了基于IEEE1149.1标准的数模混合芯片AD/DA的测试方法,弥补了现有商用边界扫描测试软件由于被测芯片不支持IEEE 1149.4标准而导致的无法通过该标准实现数模混合电路测试的不足。5.软件的测试与验证。在项目搭建的测试验证系统中,对软件的测试文件解析模块、数字电路诊断模块、数模混合芯片AD/DA诊断模块进行了功能测试。在数字电路测试板和混合电路测试板上随机注入故障并用软件进行故障诊断,重复进行40组实验后,用点估计与区间估计方法分别计算了测试的故障检测率与故障隔离率,结果表明,故障检测率与隔离率均达到项目指标要求,验证了本文软件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无人机被应用到各行各业,深受普通民众的喜爱,无人机也逐渐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无人机智能化的方向中,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来控制无人机的飞行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现在智能化人机交互的方式也主要以语音识别和动作识别为主,本文就是研究将语音识别技术和动作识别技术应用到无人机的飞行控制中去。在动作识别任务中,主要分为基于视频的动作识别和基于骨架数据的动作识别,考虑到骨架数据中数据量更小,模型训练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日益增大,裂缝性油气藏的勘探开采意义重大。成像测井中的裂缝特征显示相较于常规测井资料更为明显清晰,这让成像测井图片成为裂缝检测的主要数据资料。但人机交互的裂缝检测工作量巨大,同时,钻井勘探工程浩大,搜集足够多可用的成像测井裂缝图像非常困难且耗时。本文致力于在少量裂缝图像数据情况下即小样本条件下,研究成像测井图像中裂缝的自动检测算法。为了提高裂缝检测效率,本文在超声测井图像
泥浆脉冲信息传输是目前随钻信息传输技术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连续波泥浆脉冲装置是一种能够对所观测的数据进行高速传输的技术装置,其控制系统主要基于驱动旋转阀运动的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由于油气井井下的实际工况,PMSM的参数会因为温度变化而发生改变,导致其实际参数与控制流程所使用的电机参数不同,从而使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降低。因
波形发生器是一种常用的信号源,由于其灵活的波形信号产生方式,被广泛的应用于电子电路和自动控制系统中。波形发生模块作为波形发生器产生波形数据的功能模块,通常由数据地址发生以及数据处理及控制这两个模块的波形发生核心IP核组成,它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完成相应的波形发生、波形数据处理等功能。其中如何快速实现参数化的波形发生核心IP核已成为实现波形发生模块的一大难点。相比用硬件描述语言实现波形发生核心IP核参
随着测试行业的不断发展,测试系统和测试设备的种类越来越多,测试系统逐渐向结合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分布式测试系统发展。单靠人工维护成百上千不同类型且分布在不同地点的测试系统将消耗大量人力资源,所以需要一个软件平台来集中管理这些复杂异构的测试系统。由于管理的分布式测试系统数量繁多,同一时刻可能有多人在线,容易造成服务器负载过大,软件崩溃的状况,传统的单体架构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测试系统管理的要求。而
石油能源是现代工业发展的支柱,目前石油勘探和开发的主要技术手段是测井技术,而随钻声波测井是测井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相关技术的自主研发对于保护我国能源安全至关重要。随钻四极子声波测井仪是目前声波测井领域中最为先进的仪器之一,主控电路是仪器的核心,需要对仪器作业流程进行控制。此外为了增加仪器的功能性和维护性,还需要在其基础上增添一些特殊的功能。随钻四极子声波测井仪井下主控电路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是电子
DMM(数字多用表)因为其精度高、测量范围广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测量之中。DMM常常被赋予图形显示、数学计算等辅助功能,以适应不同的测量环境。本课题为适应特定的工业测量环境,设计了一个可实现远距离通信、可通过上位机控制的六位半DMM模块。论文从硬件入手,完成了六位半DMM模块的电压、电流、电阻测量电路以及控制电路的设计。硬件设计方案中,包括采用电阻分压网络实现大电压测量的方案、采用I/V转换电
自动测试系统(Automatic Test System,ATS)利用PC(Personal Computer)中的仪器控制软件和多个仪器进行通信,而仪器控制软件的开发需要仪器驱动平台提供通信接口和仪器功能接口。仪器驱动平台包含符合虚拟仪器软件架构(Virtual Instrument Software Architecture,VISA)规范和仪器可互换技术(Interchangeable Vi
电流脉冲信号被广泛应用于激光雷达驱动以及分立器件测试等领域中,与恒流信号相比,电流脉冲能够为负载带来更高的瞬时功率,且避免了负载由于发热所带来的测试精度问题。电流脉冲的幅度、频率、脉宽以及边沿时间等参数的提升以及提高参数调节范围是相关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围绕上述核心内容,主要就以下问题展开深入研究:(1)电流脉冲产生技术研究。电流脉冲使用恒流源电路或者以高速开关配合储能网络这两种方案产生。本文对两
现代通信技术不断发展,信号的复杂程度随之提高,人们对信号的细节愈发关注。对于采样系统而言,不断减小采样过程中的噪声并提高测量准确度能够实现更精确的信号捕获。采样系统的精度是衡量测量信号是否精确的重要指标,而模数转换器的性能是采样精度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由于集成电路工艺的限制,ADC芯片在采样率和分辨率指标上无法同时兼顾,采样精度也受到了相应的限制。因此,研究影响采样精度的因素并提高采样精度具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