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树鼩(Tupaia belangeri)种群分化及生态适应的研究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zzfsu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缅树鼩(Tupaia belangeri)属攀鼩目(Scandentia)树鼩科(Tupaiidae),为东洋界特有类群,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和海南岛,是攀鼩目在中国的唯一代表。其分布区环境差异较大,包括高山、高原和热带岛屿等,是研究生物多样性起源和进化的理想类群。同时,中缅树鼩与现生灵长类动物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是生物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模型动物。本论文采用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和形态学的研究方法,从不同学科和组织层次对分布于中国的树鼩进行系统研究,旨在阐明不同种群中缅树鼩的分化程度及其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为选择实验动物品系的起始种群提供理论依据,为同域分布的小型哺乳动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对策和树鼩资源的培育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论文主要分为五部分:(1)不同种群中缅树鼩的基因组学研究实验中RsaI的酶切效率为92.04%,共得到290.52 Mreads;获得240770个SLAF标签,其中多态性的SLAF标签有200698个;共得到4099128个群体SNP,其中高一致性的群体SNP有208184个。基于SNP,系统发育树和主成分分析显示12个种群的中缅树鼩聚为4支:海南种群一支,大新种群一支,片马和腾冲种群一支,乐业、兴义、河口、昆明、西昌、勐腊、大理和禄劝种群一支;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也显示分群数K=4时比较合理,说明所有样品可能来自于4个原始的祖先。与其他种群相比,海南和河口种群的核苷酸多态性(π)和池杂合(hp)值较小,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内分化较低。连锁不平衡(LD)分析结果显示:禄劝种群(实验室驯养种群,其亲本捕自禄劝)的LD值比其他种群高,驯养种群由于受到了正选择的作用,表现出较高的LD值。通过选择消除分析,在海南、大新、昆明和片马种群中分别检测到1225、1195、179和1199个基因受到强选择,这些基因主要参与能量代谢过程。Pst和Fst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地理距离较大的种群间Fst显著大于各表型性状的Pst,群体处于稳定的平衡选择之中;地理距离较小的种群间Fst显著小于一些表型性状的Pst,群体受到了明显的选择压力。性状关联分析发现体重、体长、尾长、胸宽、前肢长、后肢长、耳长、耳宽、肥满度、毛色、头骨和臼齿形态等表型性状均与SNP位点有相关性,对关联区域的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分析发现在nr、SwissProt、GO、COG、pfam和KEGG Pathway通路中均注释到了关联基因的功能,这些基因可能是影响中缅树鼩各表型性状的重要基因。(2)不同种群中缅树鼩血清和肝脏的代谢组学研究血清中一共注释到96种代谢物,肝脏中一共注释到90种代谢物,这些代谢物主要集中为初级代谢产物:包括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核苷酸、磷酸、多元醇、糖类、胺类和其他物质。主成分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显示:血清代谢物中,片马种群多聚聚在一起,西昌种群多聚聚在一起,乐业、兴义和昆明种群多聚聚在一起,大理和腾冲种群多聚聚在一起,海南、大新、河口、勐腊和实验室种群多聚聚在一起,但各种群都有少数样本重叠;肝脏代谢物中,各种群样本都有不同程度的重叠。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通路分析显示:血清代谢物中,高海拔种群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柠檬酸、延胡索酸、α-酮戊二酸、琥珀酸和苹果酸)的浓度高于低海拔种群;肝脏代谢物中,高海拔种群脂质代谢物、氨基酸代谢物和尿素的浓度高于低海拔种群,但葡萄糖和糖酵解中间产物的浓度低于低海拔种群。不同种群中缅树鼩各代谢途径代谢物水平的差异可能是动物应对不同生存环境的适应机制。(3)不同种群中缅树鼩头骨和臼齿的几何形态学研究对12个不同种群中缅树鼩的头骨背面、侧面、腹面、下颌侧面以及上下臼齿的形态特征研究发现:头骨侧面、下颌侧面和下臼齿的变异较大,在研究不同种群头骨和臼齿形态差异时更适宜,也更有参考价值;薄片样条法分析显示形变多集中在鼻骨和眼眶等感知部位以及臼齿齿槽和咬合面等与食性相关的部位,这可能与中缅树鼩生存的气候和地理环境相适应;多维尺度分析显示海南、大新、片马和腾冲种群中缅树鼩头骨和臼齿的形态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与中缅树鼩生活环境的经度和纬度有关。以上结果表明:不同种群中缅树鼩头骨和臼齿的形态都有一定的差异,其中,海南、大新、片马和腾冲种群的变异较大,反应了中缅树鼩对不同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变异。实验结果可为中缅树鼩形态适应以及系统演化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4)不同种群中缅树鼩背毛颜色和身体指数的比较研究不同种群中缅树鼩的背毛颜色、外形和头骨数据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外形和头骨数据都表现为海南和大新种群较大,乐业、兴义、昆明和西昌种群较小。背毛颜色表现为乐业、兴义、昆明和西昌种群较为接近;河口、大理、勐腊和腾冲种群也较为接近;而海南、大新、片马和实验室种群差异较大。这些变异可能与中缅树鼩的生存环境有关。此外,背毛颜色基本与其生存环境的植被(背景颜色)一致,可能是中缅树鼩逃避捕食者,自我保护的一种策略。(5)不同种群中缅树鼩肥满度和身体组成的比较研究不同种群中缅树鼩的体重和肥满度差异极显著,都表现为海南和大新种群较大,昆明种群最小;不同种群中缅树鼩的内脏器官和消化道形态差异也极显著。这些差异与中缅树鼩的生存环境(食物、温度、光照和海拔等)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小型哺乳动物应对不同栖息地环境的生理生态学策略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综上所述,由于中缅树鼩分布区的环境差异较大,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为其种群分化和扩散提供了广阔的生态位,其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表型多态性。12个种群的中缅树鼩可以划分为4大亚群:海南亚群,大新亚群,片马和腾冲亚群,乐业、兴义、河口、昆明、西昌、勐腊、大理和禄劝亚群;现生中国树鼩可能来自于4个原始的祖先。高山、高原和岛屿种群中缅树鼩存在明显的遗传背景差异,地理阻隔造成的遗传结构差异甚至超过了野生和驯化的差异。与其他种群相比,海南和河口种群较适合作为实验动物品系起始种群建立封闭群,并可以作为基础群进行树鼩遗传资源的培育和保护。选择消除分析在海南、大新、昆明和片马种群中都检测到了受强选择的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参与能量代谢过程,在中缅树鼩对高海拔和低温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因组上存在影响体重、背毛颜色、头骨和臼齿形态等表型性状的区域和基因。不同种群中缅树鼩各代谢物(尤其是与三羧酸循环、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糖酵解和葡萄糖等相关的代谢物)浓度的差异与其生存环境(海拔、温度和食物等)密切相关。中缅树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综合基因组、代谢组和形态学的数据表明:不同种群中缅树鼩在进化过程中不仅受到遗传漂变和基因流的影响,还受到了强烈的自然选择作用,既有维度效应又有海拔效应。
其他文献
【目的】基于生物养育理论进行半躺式哺乳姿势的干预,探讨半躺式哺乳姿势对产后住院期间哺乳相关乳头疼痛的影响效果,明确乳头疼痛与产后早期喂养方式的关系,阐释半躺式哺乳姿势对产后42天内母乳喂养率及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为提高产后早期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率,提供一种可靠的技术方案。【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8年8月海口市妇幼保健院符合条件的152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
本文基于视觉显著特征,提出一种新的图像融合算法。首先对源图像进行小波分解,得到低频系数和高频系数;然后针对低频系数提出一种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融合规则,对高频系数采用绝对值
利用SIMPACK软件建立了适用于高速转向架悬挂系统故障检测的国内某型高速动车组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并根据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分别研究了在不同速度条件下一系垂向减振器、二
问责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手术刀,也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推出一系列栏目,如《纪法小课·问责条例系列解读》《一定之规》《析案例学条例》
报纸
本文针对结构物早期受冻开裂、导致混凝土劣化问题,选择自然煤矸石、粉煤灰和生态纤维为主要试验 材料,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抗冻性能展开研究.文中以煤矸石、粉煤灰和生态纤
穆斯林女性的权利与地位问题,是伊斯兰研究中备受争议的热点话题。以新思潮面貌出现的伊斯兰女权主义坚持伊斯兰教倡导的公平正义精神,试图在反思伊斯兰传统尤其是父权制观念
目的分析研究我院10年来内镜诊断的反流性食管炎(RE)病例,评估10年来 RE 发病情况及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 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经胃镜诊断的2088例原发性 RE,按洛杉矶分
卫生防疫所涉及内容的利益外溢性和单个人的无力作为决定了卫生防疫这一产品的纯公共品性质。我国政府作为卫生防疫管制者的身份在不断地加强,而作为生产者的身份则一直在弱化
针对地面突击装备在陆上突击作战中的作用,从武器系统架构、目标探测、武器控制、火力打击4个方面研究了地面突击装备武器系统国外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针对地面突击装备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