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费、投资和出口被比喻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消费和投资是内部需求,出口是外部需求。众所周知,外部需求具有不稳定性,近年来国际经济的动荡对我国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2013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提出,要坚持我国扩大内需的长期经济发展战略方针不动摇,并充分发挥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次会议确定了消费在“三驾马车”中的领跑地位,而作为能够鼓励、促进消费需求的有效手段,大力发展消费信贷成为国家重要经济战略措施。以央行1999年发布《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为基础,伴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消费信贷得以快速发展。 本文以现代消费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特殊性,理论叙述和实证分析相互辅助,全面考察我国消费信贷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本文拟用全国31个省市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以扩展而来的C-M消费方程为基础,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实证:首先,检验消费信贷对消费的整体拉动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对收入及消费信贷的变化均存在过度性敏感,也就是说消费信贷确实对消费存在一定的拉动作用;然后,按照行政区域东、中、西部的划分,结合我国消费信贷区域发展差异过大的国情,研究消费信贷的拉动作用是否也相应的存在巨大的区域差异,实证表明,拉动效用的地区差异确实存在,东部、中部的拉动显著,西部效果甚微;接下来,对消费信贷的拉动途径进行实证,其结果显示,我国消费信贷主要通过帮助实现“大额刚性支出”作用于我国居民的消费支出,在非耐用品及服务支出上的拉动作用并不显著。 最后,在前文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消费信贷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