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细管电色谱(CEC)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快速的新型微柱分离方法。CEC一般采用熔融的石英毛细管柱,柱内填充液相色谱固定相,或在柱壁涂布、键合、交联色谱固定相,它结合了毛细管电泳的高效性和液相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选性多的优点。开管毛细管电色谱(OT-CEC)是CEC的一个重要分支。OT-CEC主要通过涂布、键合和溶胶-凝胶等方法在柱内壁制备薄层固定相,避免了塞子效应、焦耳热及产生气泡等一系列问题,且制备过程简单,柱效高。
自从大环抗生素首次被应用以来,其手性分离性能受到了广泛瞩目。其中,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手性固定相展现了十分优良的手性分离效果,其分离机理综合了蛋白质、环糊精等手性固定相所具有的特点,同时又具有较高的柱容量,已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一类新型手性固定相。微波辅助合成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新型绿色合成技术,相较于传统的加热模式,具有选择性高、耗时少、能耗低等优点。将微波技术应用于树枝状分子修饰的毛细管电色谱柱的合成可以大大缩短反应的时间,提高合成效率。
本文将毛细管电色谱与大环抗生素相结合,在常规加热模式下,制备了以万古霉素为手性固定相的开管毛细管电色谱柱。以FITC荧光标记的方法对色谱柱进行表征,结果证明万古霉素成功地键合在了毛细管内壁上。在微波加热模式下,快速制备了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开管毛细管电色谱柱。以D,L-色氨酸为目标物质,优化了万古霉素键合时的微波条件。结果表明在微波时间45min,微波功率300W,微波温度60℃的条件下制得的电色谱柱分离效果最佳。与常规加热模式相比,微波加热模式制备万古霉素开管毛细管电色谱柱的时间大大缩短,而且分离能力也显著提高。
在pH4.0-7.0的范围内考察了空管、硅烷化柱和大环抗生素柱的电渗情况,结果表明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开管毛细管电色谱柱有效地降低了电渗,且对电渗降低起主要作用的是硅烷化试剂。应用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开管毛细管电色谱柱对多种手性对映体进行分离,均取得了良好的分离效果。以D,L-色氨酸考察了电色谱柱的稳定性和重现性,结果显示采用微波加热模式制备的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开管毛细管电色谱柱,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