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等位酶位点分析东乡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

来源 :江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yy1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乡野生稻自从发现以来,江西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曾对东乡野生稻的生态环境,形态及生物学特征特性,抗性鉴定,生理生化分析,细胞学鉴定与评价及利用方法,染色体核型、带型分析,遗传及亲和性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该文在对东乡野生稻9个天然小群体进行考察和群体取样的基础上,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东乡野生稻9个天然小群体进行了12种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共得21个等位酶位点.利用等位酶位点分析对其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
其他文献
采用以难溶性磷酸盐Ca_3(PO_4)_2为唯一磷源的液相控制释放系统方法,对三十八个水稻品种(系)进行了初步筛选。以从初选中选出的汕优63、汕优161和南川3个典型品种,另加从IRRI引进的13个品种(系)共16个水稻基因型为供试材料,采用低磷浓度为0.5mg/L(P)的水培法,进行耐低磷水稻种质资源的进一步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16个水稻基因型的耐低磷胁迫能力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以汕优63
本研究利用中美栽培品种Charleston和东农594进行杂交,然后多代自交,获得了一个由143个株系组成的RIL(recombinant inbred line)群体。以此群体为基础,筛选出了199个在亲本间存在多态性的标记,其中SSR标记164个,RAPD标记35个。使用与Cregan等的大豆公共遗传图谱一致的SSR标记作为锚定标记,以确定相应的20条连锁群,利用Mapmaker/EXP3.0
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的结果决定了品种的利用价值及其适宜推广的区域,而试验点数量和位置的选择,对试验结果具有较大的影响。试验点过多,费用太大,效率不高,管理也常常无法到位;试验地点太少,又缺少代表性,无法试验出品种的种性。对试验点位置,则要求具有较强的生态代表性,能检测出品种对该地区的适应性。 福建水稻区试点是在传统水稻种植分区的基础上,依据行政区域设置的。存在着不同年份、不同水稻类型的区试点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