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研究的试验区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补浪河乡那泥滩村。研究对象为当地种植的春玉米,研究期限为2017年和2018年,为期两年。本文通过对试验期间野外监测的土壤含水率、作物生长指标以及不同施氮处理的土壤氮素情况进行分析,依据两年野外试验数据来验证RZWQM2模型在试验区的适用性。研究区所种植的春玉米品种为“沃玉3号”,玉米生长指标与施氮量在一定程度上呈现正相关。同样,研究区土壤中的硝态氮变化大多在0~40cm处,并且该深度土层所提供的硝态氮累积量占整个土层0~70cm中的硝态氮累积量平均为67.4%。2018年野外试验期间,T100~T400不同施氮处理作物吸收的氮素量为230.20~360.05kg/ha,T300~T400施氮处理的作物吸氮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T300~T400施氮处理与T100和CK施氮处理差异显著(p<0.05)。说明施氮量的增加会对作物吸氮量产生影响,但当施氮量超过一定值时增加施氮处理并不会使作物吸氮量明显提高。2018年试验期间T100~T400施氮处理氮素的损失量随着施入土壤氮素的增加而增大,4种不同处理的氮素损失量分别为41.88kg/ha,96.19kg/ha,96.57kg/ha,195.07kg/ha。T100~T300施氮处理的表观氮素损失差异不显著(p>0.05),而这三种处理与T400施氮处理的表观氮素损失均表现为差异显著(p<0.05)。由此说明过量的施入氮素会造成氮素损失掉而形成浪费。2018年氮素利用效率中氮素农学效率变化范围是在12.95~20.69kg/kg,平均值为17.5kg/kg。CK~T400不同施氮处理春玉米氮素利用效率的变化范围是72.21~102.26kg/kg。氮肥生理学效率在T100~T400不同施氮处理中的变化范围是49.39~66.30kg/kg,平均值为54.35kg/kg。氮肥偏生产力在T100~T400不同施氮处理下的变化范围是39.41~104.87kg/kg,平均值为63.72kg/kg,T300和T400处理氮肥偏生产力差异不显著(p>0.05),T100处理、T200处理和T300及T400处理之间氮肥偏生产力差异显著(p<0.05)。本次研究使用2017年野外实测数据对RZWQM2模型进行率定,使用2018年野外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10~60cm土层含水率和土壤氮素模拟效果优于表层0~10cm。综合分析,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试验区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