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信号的仪器控制技术研究与实现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xjw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向仪器作为传统自动测试系统(Automatic Test System,ATS)测试环境的重要开发特性,导致测试系统具有较差的通用性,具体表现在测试仪器不可互换、测试程序集(Test Program Sets,TPS)不可移植两个主要方面,这大大增加了ATS的开发和维护成本。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业界提出了面向信号的ATS概念,试图从软件平台总体结构以及系统资源信息的标准化方面考虑来实现测试系统的通用性。论文分析了面向仪器的ATS的局限性和面向信号的ATS的优越性,研究了实现面向信号的ATS所需要使用的相关标准和关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实现了自动测试系统软件平台中的关键模块。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内容的研究:1.在充分分析自动测试系统软件平台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引用IEEE1641信号与测试定义(Signal and Test Definition,STD)标准,借鉴IVI(Interchangeable Virtual Instrument)仪器类驱动思想,并参考IVI-SD面向信号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IVI驱动模式的仪器IVI-Signal驱动程序实现方法。2.分析函数发生器、程控电源、高速数字IO和多功能协议模块的信号能力和相关控制函数,完成与仪器IVI-Signal驱动紧密联系的测试仪器建模,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这四个仪器的IVI-Signal驱动。3.研究并实现模拟信号波形显示控件,使得用户能够更好的分析测试系统测量到的模拟信号结果数据。该控件有显示信号波形,测量信号幅值与频率,局部放大信号,交直流耦合等功能。波形显示控件独立于仪器,因此不论系统更换那种模拟信号测量仪器,也不论系统中存在几块不同厂商、不同型号的模拟信号测量仪器,都可以使用该控件。解决了更换、添加模拟信号采集仪器时需要更换模拟信号波形显示面板的问题,使得仪器可互换性得到更好的实现。
其他文献
该文在介绍多先验期望效用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多先验期望效用理论的思想进一步刻划了一些常用的非公理化决策准则,拓宽了这些准则的使用范围.建立了具有双边私人信息的多先验决
近年来,国外信息技术领域中悄然兴起并日益的数据仓库技术引起过内很多高校和企业的广泛重视.很多企业纷纷结合他们目前的业务,应用数据仓库技术来建立决策来支持系统,以充分
平整作为冷轧板材生产中最接近成品的一道工序,对提高产品质量、控制带钢板形、根据用户需求使带钢具有合适的力学性能及表面状态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延伸率是平整生产中控制
首先针对故障检测的背景,传统的故障检测技术和间歇过程的故障检测技术等进行了论述,在回顾了方法发展的同时分析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然后针对间歇过程的生产特点和数据特点
提出了一种新用途的智能化的高压充电电源。该电源是电爆除垢系统的核心和关键。采用了一种全新的电路拓扑结构,将脉宽调制技术(PWM)与谐振变换技术结合起来,使用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使得电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开关损耗小、噪音低等优点。采用了先进的IGBT智能功率模块(IPM),使系统可靠性更高。详细介绍了主电路的工作原理,开关触发与故障报警及保护电路。给出了有关的...
工业控制系统运行的初期往往可以运行在优良的状态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性能将不能维持在原有的最优状态上,存在缺陷的控制系统将会导致诸多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
论文在分析图象处理、模式识别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新型的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对于指纹的自动摄入、识别等技术都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同时通过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不仅具有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