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基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锂离子电池性能研究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gde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能量及环境友好型的可充电锂离子电池LIBs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设备等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且被广泛地研究。目前,石墨已被应用为商用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然而,其相对低的理论容量372 mAhg-1已不能满足高能量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应用的需求,因此,高理论容量和好电学性质的锡基负极纳米材料引起人们的关注。该材料具有低成本、无毒、高的比容量和优良的电化学性质等优点。此外,利用两种材料的协同作用,锡基/石墨烯复合物材料作为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及长循环寿命的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更是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本文主要以二硫化锡(SnS2)及其复合物等负极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水热法和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方法合成所需的纳米负极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手段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随后进一步研究了这些负极材料的循环寿命、倍率性能等电池性能。详细研究结果如下:首先,采用快速、温和的水热方法成功合成了3.09 nm厚且比表面积高达71.84 m2g-1的多孔花状SnS2纳米片。该花状SnS2纳米结构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时,在电流密度200mAg-1时保持一个相对大的1470.1 mAhg-1的初始放电容量及30次循环后604.5 mAhg-1的容量,该多孔花状材料表现出较高的循环性能。其次,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 CO2)方法合成SnS2/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纳米复合物。这种纳米复合物是由超细小SnS2纳米颗粒和RGO纳米片复合而成。由于协同作用,该材料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电流密度为100 mAg-1时,保持了高的初始放电容量(1446 mAhg-1),70次循环后仍具有好的容量(492 mAhg-1)。这些实验结果表明了SC CO2方法在提高SnS2/RGO纳米复合物能量储存性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最后,采用以乙二醇为螯合剂的有效的水热法成功的把SnS2纳米颗粒均匀附着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纳米片上。这种纳米复合物保持了原始的石墨烯的二维结构特点。SnS2/RGO纳米复合物在30次循环后保持了939.0 mAhg-1的较高的可逆容量(电流密度100 mAg-1)及在200次循环后保持615.5 mAhg-1的长循环容量。实验结果表明由于SnS2/RGO纳米复合物中SnS2的可逆性使得该复合材料储锂能力进一步提高了。综上所述,花状SnS2纳米片表现了较大的比表面积、高比容量和优良的充放电特性。石墨烯和SnS2纳米颗粒掺杂后的复合物,充分发挥了两者之间的协同效应,展现了较高的比容量、电导率和电池性能。这说明SnS2/RGO纳米复合物对于锂离子电池具有更大的潜力和研究价值。
其他文献
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实践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缺乏并购后文化整合的能力;缺乏一个清晰的远景规划和与远景规划紧密关联的并购战略等。要着手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应当通过国内
毕业生就业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通过回顾云南省毕业生就业改革的历程,分析了毕业生就业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提出了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思路,以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把毕业
全球化正在深刻地影响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实际而得
调研了国内外钻井液体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介绍了几种目前国内外发展较为成熟的新型钻井液体系。目前,国内外钻井液的攻关目标和难点仍以抗高温处理剂研发、深井复杂地层的钻
本文从数字图书馆(DL)信息服务网络营销的概念、特点和功能出发,分析了DL信息服务中引进网络营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探讨了DL信息服务网络营销的一般步骤。
气缸作为气动系统中最常见的执行机构,以其结构简单、控制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生产中。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气动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相结合,气动伺服系统,
苏州是一座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拥有一大批控制保护建筑,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科学艺术价值。它们就如同一本记录着苏州城千百年真实历史的史册,走进阅读每一
21世纪人才培养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在经济类院校开展数学建模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综合素质,是启迪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