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DA的不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leen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我国而言,为了解决人口众多,用地紧张问题,多高层建筑在我国房屋建筑中迅速增多,而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又是目前高层结构中最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且在城市建筑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开展该类结构抗震性能分析对震害防御及地震灾害应急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首先,本文总结了关于结构地震易损性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并针对当前框架-剪力墙结构缺少实际震害资料,而且对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地震易损性研究较少的状况,提出了基于增量动力分析对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地震易损性研究的方法。其次,本文以一栋12层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为例,并以SAP2000为分析软件,建立了不同剪力墙厚度和底层层高下的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各模型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研究了结构的固有周期、顶层加速度、结构各层水平位移、结构各层层间位移角随剪力墙厚度和底层层高改变而变化的规律。然后,从各模型中分别选取一榀典型的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IDA分析,并根据IDA分析结果对框架-剪力墙结构展开了地震易损性分析研究,评价了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了剪力墙厚度和底层层高的变化对结构抗倒塌能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严格按照我国现行设计规范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都能满足“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随着剪力墙厚度的增加,结构抗震性能增强,结构更难达到各破坏状态,当剪力墙厚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其对结构达到各破坏状态概率的影响度会越来越小。随着底层层高的增加,结构抗震性能虽然有所降低,结构更容易达到各破坏状态,但还是可以发现,当底层层高在标准层层高的1~2倍之间变化时,结构的抗倒塌储备系数降低的幅度不大,即结构的抗倒塌能力不会显著降低。最后,对本文的研究工作作了总结,并提出了今后工作的方向。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势头不减,新建、改造及拆除建(构)筑物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废弃物,而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我国对绝大部分的建筑垃圾废弃物主要处理方式是
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作为东北地区首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采用了南京南瑞集团公司设计开发的SSJ-3000计算机监控系统.文中阐述了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BTB流程,介绍了BTB工况下的
现代建筑中,钢结构应用日益广泛。国内外钢结构失稳事件接连发生,其中钢结构失稳是发生工程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双肢格构柱作为钢结构体系中的重要构件,其稳定性研究也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与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家用小轿车的普及率已经成倍提高。然而,城市停车设施建设远远跟不上轿车数量的增长,使得车辆停放的矛盾日益尖锐,尤其是在高度繁华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