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yi23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自从Neuroform微支架使用以来,颅内复杂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得到了很大的发展。Neuroform微支架可以保证在进行有效的血管内栓塞的同时保护载瘤血管。我们回顾了在过去3年中使用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Neuroform Stent-Assisted Coil,SAC)栓塞复杂动脉瘤的病例,总结了部分治疗经验,主要包括:支架的应用前景,支架释放的技术要点,相关的术中和围于术期的并发症以及治疗的效果。 方法: 所有在中山一院神经外科进行Neuroform SAC栓塞的病例都保存于特定的数据库。我们评估了患者的病史、使用支架的指征、动脉瘤的类型和大小、手术的技术细节(包括所有支架置放和/或释放的困难)、动脉瘤的栓塞成度、并发症以及随访的血管造影资料。 结果: 在总共36个月的时间内,共有23例携带35个动脉瘤进行了SAC栓塞。其中31个动脉瘤使用了支架(其中28个使用SAC栓塞,3个只置入支架而未使用弹簧圈栓塞),2个单独使用弹簧圈栓塞,另2个则行开颅于术夹闭。在所有23个病例中,有17例使用了1个支架,4例使用了2个支架,2例使用了3个支架。在治疗前,有20例病人动脉瘤已经破裂,其余3例动脉瘤未破裂。进行SAC治疗的指征是:宽颈动脉瘤(n=26),大动脉瘤或巨大动脉瘤(n=5),梭形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n=4)。技术上的困难包括:支架释放困难(n=2),无法释放支架(n=0),支架移位(n=1),弹簧圈拉伸(n=0)。在所有SAC栓塞的动脉瘤中,有22个为近全栓塞(栓塞度>95﹪),其余6例为部分栓塞(栓塞度<95﹪)。有2例出现了临床的并发症,均为围手术期血栓栓塞(其中l例在治疗急性SAH时出现)。在进行溶栓治疗后,2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手术相关死亡率为0。术后影像学随访4-24个月(平均随访13.5个月),方法包括脑血管造影(n=11)及MRA(n=1)。随访资料显示,术后进行性血栓形成发生率为0,2个病人出现再通(11.2﹪)(其中一例脑血管造影随访时发现一个新的宽颈动脉瘤,行手术夹闭),其余9个动脉瘤无复发或再通(81﹪)。未发现迟发性的支架内狭窄。 结论: 与以前的支架不同,Neuroform支架改进了技术上的不足,使既往一些不能为血管内技术所治疗的复杂动脉瘤现在都得以进行血管内治疗。在大部分病例中,即使在最迂曲的血管,支架仍可以被精确地释放。尽管支架的传送及释放在技术上仍然存在挑战性,但临床上很少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短期的随访数据令人鼓舞,但仍需进行长期的随访以评价支架治疗的长期疗效。
其他文献
眼眶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有一定的恶变倾向,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良性淋巴上皮病变(benign lymphoepithelial lesion,BLEL)病因还不清楚,一般认为BLEL的致病因素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沈阳市侨联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积极响应市委号召,发动海内外侨界力量,全力以赴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海内外侨界人士积极响应市侨联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