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农民工返乡为农村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返乡农民工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新希望、新力量。随着返乡农民工群体的壮大,农民工返乡后的就业稳定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2016年对我国中西部六省市(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湖南省、陕西省、河南省)返乡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利用熵值法以及Logistic模型来研究返乡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根据数据结果及分析得知,我国中西部六省市返乡农民工的整体就业稳定性较差,有46.2%的返乡农民工就业稳定,有53.8%的返乡农民工就业不稳定,就业不稳定的具体表现为换工次数多、每份工作的持续时间短、劳动合同签订率低。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有8个因素对返乡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产生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女性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优于男性、通过“弱关系”型社会资本就业的返乡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强于通过“强关系”型社会资本的返乡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可以促进返乡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且参加职业培训的次数、就业满意度、就业收入、与邻里朋友的关系这4个因素对返乡农民工就业稳定性有正向影响,家庭条件在村里的等级对返乡农民工就业稳定性有负向影响。 基于此,本文从以下三方面提出了促进返乡农民工稳定就业对策建议:第一,完善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支持体系,包括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建立工资保障机制以及成立相关维权机构;第二,提升返乡农民工的就业能力,注重其人力资本以及社会资本的积累;第三,增强返乡农民工的就业质量,重点在于改善返乡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加强就业权益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