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和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bwq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胎蛋白(AFP)是一种酸性糖蛋白,在怀孕的后期,对母体中α-甲胎蛋白的检测可以发现婴儿的脑和脊柱发育缺陷。正常的成人体内,异常的甲胎蛋白浓度常常意味着一些恶性疾病,比如前列腺癌及肝癌等。因此作为国际公认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对AFP的检测在临床肿瘤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医疗、生物和环境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生物成分和各种转换器相结合,形成了当前快速发展的生物传感器领域。电化学免疫检测方法具有安全、经济、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方便等特点,它在近年来吸引了人们的研究兴趣。本论文分别应用硼酸自组装单层、Fe3O4磁性纳米粒子,SiO2纳米粒子制备了三种AFP电化学免疫生物传感器,实现了AFP的快速检测。首先,利用硼酸自组装单层与糖化蛋白质分子间的特定相互作用,发展了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安培免疫传感器。该传感器通过在金丝电极表面自组装氨基苯硼酸-11-巯基脂肪酸-11-巯基-1-十一酸(APBA-MUA/MU)单层,并进一步利用硼酸基团与糖化蛋白质分子中的糖残基的相互作用将酶标记的甲胎蛋白抗原AFP吸附在电极表面。循环伏安(CV)、电化学阻抗(EIS)、紫外测试(UV)证明了利用自组装技术可在金电极表面形成致密的硼酸单层,该单层可通过硼酸基团与糖分子的特定相互作用识别糖化蛋白质抗原,并通过竞争免疫方法进一步识别其抗体形成免疫配合物,使电极的电化学阻抗增加,对H2O2还原的催化响应增大。我们同时还研究了抗原抗体的竞争比例、温育时间、温度、测定液的pH值对安培测定的影响,找到了最佳的实验条件。整个实验包括温育、检测以及再生只需要35分钟。传感器再生五次标准偏差为2.5%。将AFP抗原的血清样品检测与现用标准方法对照,得到与之相当的准确度。第二种无试剂免疫传感器是利用Fe3O4磁性纳米粒子制备的。二茂铁硼酸和抗体反应,制成标记抗体(二抗)。Fe3O4磁性纳米粒子硅烷化后与抗体结合,结合了Fe3O4磁性纳米粒子的抗体与待测抗原温育,使两者进行特异性反应,最后将上述反应好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与二抗反应。将最终修饰好的粒子分散在检测液中,利用磁性玻碳电极吸附聚集上述最终粒子进行循环伏安(CV)、示差脉冲伏安(DPV)检测。此方法无需在底液中加入探针分子,减少了溶液的复杂性。第三种免疫传感器是利用SiO2纳米粒子制备的。SiO2纳米粒子硅烷化后先后与抗体、二茂铁硼酸结合,间接使AFP抗体携带上了探针分子。L-半胱氨酸在金电极表面形成自组装层后与无标记的AFP抗体结合,再与待测抗原温育,然后再与AFP标记抗体进行特异性识别结合。循环伏安(CV)、电化学阻抗(EIS)、方波脉冲(SWQ)等方法证明了免疫复合物的形成过程。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AFP抗原线性检测范围为10~100 ng/mL。该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宽的特点,同时对抗体进行无损伤标记,SiO2纳米粒子的利用使得信号进一步增大。
其他文献
金属纳米颗粒因具有独特的化学和物理性质而被广泛研究,可应用于电学、光学、催化、磁性材料、生物技术、药物输送等领域。近年来,人们研究发现贵金属复合纳米粒子有着许多单一金属纳米粒子所不具备的独特性能,设计和构筑具有特殊性能的贵金属复合纳米粒子已成为最近几年材料科学研究领域内的一大研究热点。本论文研究了一种直接在ITO透明导电玻璃上制备金铂合金纳米粒子的方法。以ITO玻璃为基底,在中性条件下控制HAuC
生物质是一种资源丰富、环境友好的可再生资源,生物质制氢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的制氢途径之一,生物质制氢尚处于研发阶段,提高氢气产率和能量效率、降低制氢成本以及减少催化剂失活等是生物质制氢研发过程中尚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论文以醋酸为生物油的模型化合物,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制氢新方法:电催化水蒸气重整制氢方法(即催化剂中通入一定电流),该方法在低温下就能得到较高的氢产率和碳转化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性结果包括
Keggin结构是人们最为熟知的经典结构之一,由于其表面富含许多桥氧及端氧,更倾向与不同的金属及配合物形成新颖的结构,这类化合物在化学、材料和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