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形势下,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出现,如何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寻找平衡点,成为各级政府所共同面对的难题。一方面,随着社会公众对于生态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地方政府作为公共受托责任的受托人,有义务按照公众意愿高效率地履行生态资源环境管理责任。另一方面,由于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必要借助绩效管理工具来帮助公众评价地方政府是否合理利用公共资源等,也便于公众监督和控制地方政府履职过程。此外,对于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传统的用以GDP为代表的侧重于经济价值的财务指标进行绩效评价已经不能满足公众对生态资源环境管理绩效的要求,人们逐渐要求加入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财政的评价。生态效率指标能够很好的兼顾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是作为地方政府绩效评价指标基础的最佳选择。本文在论述相关背景和研究意义的前提下,以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理论以及市场失灵与公共产品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生态效率绩效评价的价值导向、原则和框架构建要素体系。然后主要借鉴德国环境经济核算账户的生态效率绩效评价指标构建了中国地方政府生态效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对比分析生态效率的多种评价方法后,采用超效率DEA模型计算并对中国各省级地方政府的生态效率进行排名,并且将生态效率评价结果与公民对宜居城市与绿色城市满意度排名结果进行契合性分析,以生态效率指标为基础在对地方政府进行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实证研究地方政府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最后本文针对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从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化率和加强环保资金的使用管理以及为地方政府构建完善的生态报告三个方面对地方政府生态效率绩效评价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