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临界状态理论的砾石土边坡降雨条件下的失稳机制试验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lan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降雨条件下,震区砾石土边坡易失稳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砾石土边坡失稳过程中,土体由相对稳定状态逐渐过渡到临界状态。目前关于砾石土边坡失稳的研究,无论是室内模型实验还是野外定点观测,对降雨条件下砾石土天然孔隙比(干密度)、应力应变特征、临界状态的认识不足,制约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由于土体的应力应变特征、干密度和孔隙比的变化规律及其临界状态缺乏充分的试验数据支撑,多数关于边坡失稳及其转化成泥石流的研究成果均是采用三轴试验的结果来定性解释,因此,基于临界状态土力学的砾石土边坡失稳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空白状态。   论文通过采用土体工程性质测试、野外原位观测、室内模型实验、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   1)总结了砾石土的力学性质、砾石土边坡降雨条件下的破坏类型和活动特征;围绕次生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基于发育特征、分布规律、演化趋势,提出震区潜在泥石流、不稳定边坡的野外识别诊断技术,为都汶公路潜在次生地质灾害的识别与诊断提供理论基础。   2)选取初始干密度、初始质量含水率、坡度、降雨强度、物质颗粒级配(不同的枯粒含量)这5个因素,系统地开展了单一变量与多变量人工水槽模型实验及原位试验,通过分析砾石土边坡失稳与泥石流启动的现象与土体颗粒级配变化规律,研究在降雨入渗条件下边坡失稳过程中土体孔隙比的变化路径,探讨不同工况条件下滑坡从变形到失稳过程中的土体孔隙比的变化规律。   3)通过固结排水三轴试验,分析和研究了原始级配与变级配砾石土的临界状态即临界孔隙比,提出了描述砾石土临界状态变化规律的数学表达式。   4)基于临界状态土力学理论与野外观测数据,根据临近破坏时砾石土边坡土体的状态(用孔隙比e与平均有效应力p表征)在临界状态线(即ec-lnp系曲线)的相对位置来判断单一变量试验与多变量试验中土体的力学性状。   5)总结归纳了基于临界状态的砾石土边坡的失稳机制,提出其相关影响因子的定量指标。
其他文献
该文利用四振型自由度索单元法,建立了输电线-塔的耦合振动力方程,对输电线体系进行整体研究.基于线性滤波器方法,对脉动风荷载进行了模拟,对输电线体系的风振响应进行了计算
无机聚合物作为一种新型绿色建筑材料,因其成本价格低、环境污染小、抗渗抗辐射性好以及快硬早强等特点,已经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然而无机聚合物混凝土(IPC)在受力过程中往往表
群桩基础是高层建筑普遍采用的基础形式.高层建筑的群桩基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体系,其工作性状与桩体、土层、承台和上部结构等各方面的因素有关.工程实践表明,仅理论上作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论文主要探讨了冰湖涌浪溢流溃坝类型的发展过程与溃决流量特征,分析了涌浪条件、湖区特征和坝体特征对溃坝形成机制的影响,对比研究了涌浪溢流溃坝与普通溢流
传统同步脱氮除磷工艺通过硝化反硝化实现脱氮,动力消耗大,并需外投大量有机碳源,运行费用高,难以经济有效的实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达标排放。为响应国家低
对于完整的泥石流沟段,泥石流在沿沟道运动过程中将沿程受到沟床物质冲刷,沟岸侧蚀以及堵塞体的冲刷输移这样三种物源补充,从而使得泥石流能够从上游的涓涓细流,不断发展壮大,孕育
该文结合工程算例的设计,分析了R.C带斜撑高层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变形特点, 导出了考虑边缘构个砼及钢筋作用的结构构件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的计算公式,编制了计算程序.推导了
河谷两岸由于受到水流的复杂作用,发育了大量古老滑坡,一旦水的作用消失这些古老滑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地貌上滑坡特征有可能已经模糊,但是在洪水的作用下
该文以计算机分析为基础,针对混凝土各类偏压柱作了非线性分析及相应的承载力计算.完成了对普通混凝土偏压柱的非线性全过程分析,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同时,由不等偏心距偏压
该文简要介绍了钢骨钢筋混凝土(SRC)的发展史,以及日本、欧美等国的广泛应用.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大型有限元程序ANSYS分别对800多根SRC偏心受压柱进行理论分析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