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经济全球化步伐逐步加快,经济资源开始在全球范围自由、大量、全面地流动和配置。这一趋势既为各国提供了在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利用和配置经济资源的机会,同时也加剧了各国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市场和资源的竞争。可以说,全球化对世界任何国家都是一把“双刃剑”,利益和风险并存,机会和挑战同在。20年来的改革开放,不仅增强了我国经济和科技实力,也为“走出去”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且也要求我们主动地走出国门,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据有关部门及专家估计,我国许多资源供给已形成短缺。商务部对600种主要商品供求情况分析表明2005年上半年600种主要商品供过于求的商品439种,占73.2%,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161种,占26.8%,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因此,我们只有在“引进来”的同时,积极大胆地“走出去”,才能弥补国内资源和市场的不足,进而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促进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应该讲,近年来,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商务部统计,到2004年底,我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近370亿美元,其中,2004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为36.2亿美元,同比增长27%。2004年,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37.5亿美元,同比增长13%,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74.7亿美元,同比增长26%。另外,2004年以来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层次显著提高。除向高新技术产业渗透外,参与国际竞争的层次提高还表现在进入国际市场方式的变化。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方式也正在向跨国并购、股权置换等新方式转变,过去三年来,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此起彼伏:中石油在苏丹投资炼油厂、在俄罗斯收购斯基姆尔石油公司;三九集团收购日本东亚制药的多数股权;TCL收购德国施耐德、与法国汤姆逊共同组建全球最大的彩电企业TTE、与法国阿尔卡特公司合资经营原阿尔卡特公司的移动电话业务;中海油收购了印尼油田,今年4月份又以1.22亿美元收购了加拿大能源公司16.69%股权;京东方收购韩国Hydis;上汽集团收购韩国双龙汽车、计划以控股身份出资与英国罗孚组建合资公司;联想更是以12.5亿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