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博物馆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形成具有鲜明特色、优化结构、合理布局的博物馆体系,基本实现博物馆管理运行的现代化,基本建立运转协调、惠及全民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入世界博物馆先进国家行列。这一目标体现出我国政府以及广大公众对于博物馆事业的关切与期望。这其中,国有博物馆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全国博物馆的较高综合水平,在行业内发挥着重要示范作用,与非国有博物馆相比,在数量上也占据优势。国有博物馆的发展影响着我国国民文化自信的培养、民族文化传统的弘扬以及国家文化事业的振兴。然而众所周知,国有博物馆通常使用传统的行政职能模式进行运作,这种模式较为简单,使得博物馆中许多文物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在现阶段,尽管大多数国有博物馆得到政府财政拨款的支持,但随着博物馆运营项目的多样化、运营职能的转变,仅依靠政府财政拨款难以维系博物馆的日常运营。从而直接影响到各个项目的运营质量,形成恶性循环。如果博物馆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想要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就必须不断优化自身运营能力、提高运营水平,满足公众对教育、娱乐和休闲的期许。面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国有博物馆运营路径的优化进行研究,从而帮助国有博物馆为广大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充分发挥其社会职能。近年来,学术界涌现出一批与博物馆运营相关的研究,其中大多侧重于博物馆运营实践中的某一方面,或者以当地博物馆为例,论述该博物馆自身在运营上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改革方向。本文在前辈老师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在政策背景、地理位置、运营方式和文化历史等方面具有典型意义的宋庆龄纪念馆作为个案分析,创新性地融合了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与市场营销理论,并借鉴国外公立博物馆的运营经验,提出既有案例个性、又有国有博物馆共性的运营路径,以求对我国国有博物馆提升运营水平起到一定指导作用。本文行文逻辑如下:首先,对我国国有博物馆事业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出国有博物馆在运营上存在的问题,如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总体发展不平衡、经营性项目发展滞后以及民众博物馆意识薄弱等,这些问题作为国有博物馆的共性,为接下来的个案分析做铺垫。其次,将宋庆龄纪念馆作为个案,从运营管理体系、展览项目运营、社教项目运营、文创项目运营、新媒体项目运营等方面分析运营现状,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如运营资金来源单一、目标受众群体狭窄、运营配套不到位、运营职能笼统、运营人员专业性低等,并剖析其问题背后的原因。再次,总结国外公立博物馆的运营经验,选取适用于我国国情和我国国有博物馆“馆情”的国外公立博物馆进行借鉴,在转变政府角色、扩充资金来源和重视人才培养等方面获得启示。最后,针对上文指出的国有博物馆整体存在的问题和宋庆龄纪念馆自身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公立博物馆的运营经验,综合使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市场营销理论进行分析,从政府层面、博物馆自身层面以及社会行业层面展开论述,提出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