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齿叶矮缩病初侵染源及其病原病毒的遗传信息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m2009s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齿叶矮缩病是由植物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水稻病毒属(Oryzavirus)的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RRSV)引起的,是水稻上一种危害严重的病毒病害。本文从广西大学农场诱虫灯下褐飞虱虫口数量统计及其带毒检测、田间褐飞虱带毒检测、田间自生稻、再生稻及部分禾本科植物的带毒检测来初探该病的初侵染源。结果表明:水稻齿叶矮缩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迁飞来的带毒褐飞虱,二是本地越冬后未完全死亡的染病自生稻、再生稻、玉米(Zea mays)、稗草(Echinochloacrusgalli)、光头稗(Echinochloa colonum)和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等禾本科植物,其中光头稗携带RRSV为首次报道。   分别用褐飞虱长翅型成虫和短翅型成虫进行不同时间的传毒试验,30 d后通过RT-PCR技术检测水稻植株中的RRSV,结果发现,褐飞虱长翅型成虫和短翅型成虫的传毒时间相差不大,最短的传毒时间均为30 min,长翅型成虫传毒2-4 h时传毒效率比较高,水稻植株带毒率为10%,短翅型成虫传毒4h时传毒效率比较高,水稻植株带毒率为25%,随着褐飞虱取食水稻的时间增长,水稻感染RRSV的比率提高。   根据自广西大学农场采集的水稻病毒病样品的小RNA高通量测序所获得的RRSV序列和Genbank上发表的RRSV基因组各片段的序列,分别设计RRSV基因组不同片段的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的方法成功克隆RRSV南宁分离物(RRSV-NN)基因组S5、S6、S7、S8和S10片段的全长序列。经Vector NTI11.05软件分析得出RRSV-NN-S5RNA全长序列2682 nts,含有1个ORF,编码一个含808个氨基酸的蛋白;RRSV-NN-S6RNA全长序列2158 nts,含有1个ORF,编码一个含680个氨基酸的蛋白;RRSV-NN-S7RNA全长序列1938 nts,含有1个ORF,编码一个含608个氨基酸的蛋白;RRSV-NN-S8RNA全长序列1913 nts,含有1个ORF,编码一个含596个氨基酸的蛋白;RRSV-NN-S10RNA全长序列1162nts,含有1个ORF,编码一个含296个氨基酸的蛋白。   用Vector NTI11.05软件分析RRSV-NN各片段与已报道的RRSV各地分离物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一性,结果发现:RRSV-NN基因组S5、S6、S7、S8、S10片段与已报道的各地RRSV相应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同一性分别为94.4%-94.6%、98.2%-99.4%、96.4%-100%、98.2%-99.4%和99%-99.3%。与已报道的各地RRSV相应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一性分别为97.6%-97.9%、99.3%-99.6%、99.5%-99.6%、98.2%-99.7%、99.4%-99.7%。   从RRSV的S5、S6、S7、S8和S10片段的系统进化树分析来看,南宁分离物的每个片段展示出的与已经报道的分离物的相应片段存在的差异不尽相同,这暗示了RRSV的S5、S6、S7、S8和S10片段的进化是独立进行的,这有可能与不同地域的环境选择压力相关,从而导致同一分离物基因组各个片段在进化上的步调不一致。
其他文献
凡事如果你不喜爱,你无法尽情地在做的过程中玩,没有调动内心深蕴的兴趣和乐趣,过多拘泥前人、成人、过来人的程序、规章和经验以及规定动作,好像风险是没有了,可做这件事的本来意义似乎也随之消失了。  我的经历是:1966年到1970年间,军人父亲奉命远征异国,我随母亲从广州回到望城乡下。村里,孩子们在炎热的夏天,玩水既是娱乐,也是消遗,更是抵挡不住的诱惑。一条短裤赤脚,塘里,河里,见水就玩,周身晒得黑黝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uibner)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世界性的食叶夜蛾类害虫,其寄主范围广、食性杂,可危害35科108属138种植物,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豆科、旋花科和百
由稻瘟菌(Magnaportheoryzae)引起的稻瘟病是在全球范围内流行最广、危害面积最大的水稻真菌病害之一,严重危害着全世界的稻米产量。目前,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经济
由辣椒疫霉病菌引起的辣椒疫病是辣椒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对于该病的防治目前国内外主要依靠化学药剂防治。氟醚菌酰胺是我国创新合成的一种新型的
八角黄瘿蚊和八角红瘿蚊是八角花上的2种昆虫。本文通过室内观察与野外调查,研究了这2种八角瘿蚊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传粉行为。明确了八角黄瘿蚊属于瘿蚊科(Cecidomy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