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爪瓣山柑化学成分的研究爪瓣山柑(Capparis himarayensis)为山柑科(Capparidaceae)山柑属(Capparis)植物,又称野西瓜、槌果藤等,在我国产于新疆和西藏。其根皮、叶及果实均可作药用。味辛苦,性温,具有祛风、除湿、通鼻窍、止瘀消肿、止痛活血之功效,在我国民间广泛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疮毒等。野西瓜在土耳其、伊朗、约旦、印度、沙特、埃及、希腊和巴勒斯坦等国作为一种传统的草药用于滋补、抗炎、抗高血压、降血糖、通风、化痰、驱虫、利尿、通便等。该植物应用广泛,疗效确切,但国内外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报道很少,因此,我们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期阐明该植物的主要有效物质成分,从而为其更好的开发应用奠定基础。综合运用多种现代分离方法和技术,从爪瓣山柑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9个化合物。综合运用现代波谱技术(包括IR,UV,~1H-NMR,~13C-NMR,HMQC,HMBC,EI-MS,FAB-MS,X-ray),结合经典的化学方法鉴定了27个化合物。包括6个吲哚类生物碱、2个蒽醌、2个甾醇、9个黄酮及其苷类成分、4个有机酸、1个多元酚、1个芳香醛、1个长链烷烃、1个甾体皂苷。其中有3个为新化合物,1个为新的天然产物,13个为本属中首次分离得到。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爪瓣山柑碱A(3(S)6 methoxyl-2′-(methylthio)spiro[3H-indole-3,5′(4′H)thiazol]-2-on,CSP-10),爪瓣山柑碱B(6-methoxy-2-(methyl thio)-1H-indole-3-carbaldehyde,CSP-7),爪瓣山柑蒽醌A(2,6-dihydroxy-3-methyl anthra-9,10-quinone,CSP-15)。新的天然产物为6-甲氧基-2,3-吲哚二酮(CSP-8)。其余成分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CSP-1),麦角甾醇(CSP-2),1-甲氧基-2-羟基-3-甲基-蒽醌(CSP-3),三十烷酸(CSP-4),对羟基苯甲醛(CSP-5),,汉黄芩素(CSP-6),2-醛基-4-羟基-吲哚(CSP-9,),苯甲酸(CSP-11),千层纸素A(CSP-12),6-甲氧基-吲哚-3-甲酸甲酯(CSP-13),香草酸(CSP-14),2-羟基-6-甲氧基-吲哚-3-甲基酮(CSP-16),对羟基苯甲酸(CSP-17),芹菜素(CSP-18),山柰酚(CSP-19),木犀草素(CSP-20),槲皮素(CSP-21),β-胡萝卜苷(CSP-22),焦没食子酸(CSP-23),正二十九烷(CSP-24),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CSP-25),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CSP-26),芦丁(CSP-27)。对分离得到的2个生物碱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爪瓣山柑碱B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本文还对山柑属植物的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开发利用本属药用植物资源提供了依据。2.锐尖山香圆叶化学成分的研究锐尖山香圆(Turpinia arguta)为省沽油科(Staphyleaceae)山香圆属(Turpinia)植物,为落叶灌木。锐尖山香圆叶原系江西省安远县民间秘方,有悠久的应用历史,但历代本草均无记载,当地根据其用途取名为“蛾子药”,在我国主产于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省。锐尖山香圆叶用于治疗咽喉炎、扁桃体炎等,具有高效、速效的特点。目前对该植物的药理及化学研究很少,因该植物的成药制剂以水为提取溶剂,因此我们对其水提取物进行了研究,以期阐明其作用物质基础并为该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奠定基础。综合运用多种现代分离方法和技术,从锐尖山香圆叶的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综合运用现代波谱技术(包括IR,UV,~1H-NMR,~13C-NMR,HMQC,HMBC,EI-MS,FAB-MS)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包括6个黄酮及其苷:芹菜素(Sxy-4),木犀草素(Sxy-9),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Sxy-10),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Sxy-11),芹菜素-7-O-β-D-新橙皮糖苷(Sxy-12),芹菜素7-O-β-D-2′-鼠李糖基芸香糖苷(Sxy-13);5个酚酸类化合物:香草酸(Sxy-1),对羟基肉桂酸(Sxy-2),焦没食子酸(Sxy-5),没食子酸(Sxy-7),2-4′-羟基-苄基-2-羟基-丁二酸(Sxy-8):α-呋喃甲酸(Sxy-6)和丁二酸酐(Sxy-3)。上述化合物全部为该科中首次发现。本文还对省沽油科植物的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开发利用该科药用植物资源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