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变革,学校教育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相较于前工业社会与工业社会时期的学校教育,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时期的学校教育被时代赋予了开放、民主、合作的性格特征。家庭,作为学校天然的合作者,必然成为学校与外界沟通、联系的首要对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构成最完备的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教育的最终成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程度。虽然受特定条件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家校沟通的教育作用是有限的,但是家校沟通是连接家庭与学校的桥梁,是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方教育合力的必经之路,是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培养“完整”的人的必要条件。然而事实不尽如人意,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学校仍然是一个封闭的存在,家校沟通严重缺失,影响了当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本研究选取湖南省Y镇完全小学为个案,在家庭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理论研究基础上,运用了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质与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Y镇完全小学这一典型的农村公办小学的家校沟通实践情况,发现存在着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家校沟通认识不足、家长主体地位缺失、家校双方严重缺乏信任等问题,此外,笔者经个案分析后发现,有些家校沟通问题已经导致了少数学生的发展问题,且二者形成了不良循环。究其原因,既有社会经济条件、文化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和政府部门不够重视、政策执行力度不强等行政因素密切相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学校和家长自身存在不足。农村小学家校沟通问题既是突出的教育问题,也是深刻的社会问题。家校沟通问题形成的长期性、复杂性决定其解决方式的多层次性。宏观层面来说,家校沟通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和积极参与,增加财政投入、加快立法步伐、加强政策执行力度等;微观层面来说,则需要社区参与推动家校沟通活动,学校有效主导家校沟通过程。政府、社区、学校三方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家校沟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