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力报》是一份立足湖南、全面宣传抗日的进步报纸。
《力报》的历史演变纷繁复杂,几经挫折。它于1936年9月15日在长沙创刊发行。1938年“文夕大火”后,长沙《力报》迁邵阳。邵阳《力报》刊行不久,张稚琴便带走了报社部分人马前往桂林办桂林《力报》。1940年5月13日,邵阳《力报》终因长期的激烈言论触怒当局,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以“言论荒谬,内部复杂”为由查封了报馆,邵阳《力报》至此终刊。同年7月1日,雷锡龄创办衡阳《力报》。1943年6月10日,严怪愚、冯英子与朱德龄、李宗理等合作,在沅陵创办《力报》。因此,《力报》由原来的长沙《力报》衍变为当时的衡阳《力报》、沅陵《力报》和桂林《力报》三家鼎立的局面。这三家《力报》均于解放前后停刊。
言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也是反映报纸政治态度的一面镜子。在抗日战争时期,《力报》始终紧扣时代主题,将眼球牢牢聚焦于中国人民反击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伟大事业,以敏感的新闻嗅觉、激昂的语言文字和理性的逻辑思维真正践行着“言论报国”的伟大理想。因此,言论在《力报》上体现了独特的魅力,大大提高了《力报》的影响力。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它承载着这个特定历史时期中国人民的集体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