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字体,是通过运用各种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手段、以计算机屏幕和计算机数字化软件为载体,对各类手写、印刷或原创设计字体的数字化表现形式。在现代数字环境下,计算机字体不仅延续着传统字体承载和传播人类文明的历史责任,其独特丰富的商业价值也极大的带动了相关文化产业和贸易的繁荣兴盛。然而,利益的驱动必然带来权益的纷争,为维护计算机字体相关权益人的合法利益,有必要加紧建立健全计算机字体的法律保护机制。就计算机字体自身特点而言,若其创意独特、外形美观且纯属原创,则显然符合现行著作权法有关“作品”的构成要件,应当纳入著作权保护体系。同时,针对其兼具信息交流的工具价值和审美艺术价值、文字笔画框架固定导致创意设计空间有限等独特之处,还应构建一套特殊的权利审查和授予机制,以期平衡社会公众和相关权益享有者的利益分享。本文共分为五部分,共计26049个字第一部分首先介绍计算机字体的相关概念,明确计算机字体的独特之处;然后从计算机字体的审美、艺术、商业价值和历史责任等方面分析了计算机字体的保护价值。第二部分概括指出了当前我国计算机字体行业发展现状和遭遇的瓶颈,并归纳了国内学界对于计算机字体法律保护模式的不同见解以及各自优劣所在。第三部分通过引述国际条约、介绍美英日等相关法律或司法判例等方式,对各地有关计算机字体的保护制度进行横向比较,以期从中借鉴可取之处。第四部分立足于计算机字体的著作权保护模式的合理性分析,从著作权法中有关“作品”的构成要件和立法宗旨两个角度,论证应当将计算机字体纳入著作权保护体系,并试图对其中可能存在的学术难点予以解析和阐释。第五部分着重于完善我国对计算机字体的著作权保护体系,分别从明确立法内容、构建权利审查和授予机制、明确侵权标准和归责原则以及完善授权许可模式等方面,提出确保各方利益平衡和合理的可行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