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户-龙头企业”是我国农产品营销的主要模式。家庭承包责任制下,单个农户进入市场存在交易费用过高和交易效率过低,农产品营销中存在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而这种模式恰恰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广受推崇。但是随着农产品营销合作的不断发展,其运作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农户与龙头企业双方均存在渠道投机主义行为造成渠道关系的不稳定,突出表现为合同履约率低。高违约率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营销合作的开展。而这种高违约率主要来自农户,当市场价格高于其合同契约价格时,农户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存在把农产品转售给市场的强烈动机。本文将试图对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营销合作关系开展研究,将心理契约概念引入农户与龙头企业渠道关系治理中以剖析心理契约对渠道治理从而对渠道关系行为的影响以便更好的改进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合作关系,提高渠道关系的稳定性。在心理契约、渠道治理和“农户+龙头企业”模式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基于心理契约的“农户+龙头企业”营销渠道关系治理模型。随后,结合对龙头企业的调研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交易型心理契约对农户与龙头企业共同制定计划和共同解决问题具有负向影响;关系型心理契约对龙头企业与农户共同制定计划和共同解决问题具有正向影响;关系治理方式对渠道投机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说明了在心理契约在渠道关系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心理契约的实现可以提高农户的关系承诺和依从水平,防止心理契约破裂和心理契约违背从而通过渠道治理方式防止渠道投机行为,促进渠道稳定性。因此,在农户与龙头企业渠道关系行为中,不仅要完善显性契约,更要了解合作双方相互感知并认可各自的内隐性期望,即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心理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