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孔树脂固定化微生物强化SBR处理对/邻甲苯胺废水的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anw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染料及其中间体产业的发展,在其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高浓度有毒有机化工废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我国染料工业生存和发展的“瓶颈”。针对目前广泛应用的传统生物处理法的不足之处,本论文开展了利用交联聚苯乙烯系大孔树脂作为固定化载体强化SBR处理对/邻甲苯胺废水的研究。 笔者选用大孔交联聚苯乙烯树脂、大孔吸附树脂X-5和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D301作为固定化微生物载体,首先考察了大孔树脂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生物再生性能和生物膜在其表面的生长情况。研究表明,大孔树脂对微生物无毒性,且在废水中存在较高浓度的对甲苯胺时可以缓解对甲苯胺毒性对微生物耗氧呼吸速率的抑制作用,此外大孔树脂还可缓解Cu<2+>对微生物胞外酶(α-葡萄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对比大孔交联聚苯乙烯树脂、大孔吸附树脂X-5和颗粒活性炭的生物再生性能,结果表明大孔吸附树脂X-5和大孔交联聚苯乙烯树脂具有较高的生物再生能力,能够长期运行而不需要进行额外的再生处理;大孔树脂表面生物相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微生物在其表面形成了稳定的生物膜。 将大孔树脂固定化微生物应用于强化SBR处理对/邻甲苯胺模拟废水,考察对比了不同情况下固定化微生物强化SBR反应器和传统SBR反应器中对/邻甲苯胺、氨氮和TOC的降解过程,并对对/邻甲苯胺和氨氮的生物降解动力学 进行了拟合分析。研究表明,通过向SBR反应器内投加大孔树脂进行微生物的固定化可以有效提高反应器中TOC、对/邻甲苯胺和氨氮的降解速率。 将SBR反应器处理对/邻甲苯胺模拟废水过程中对/邻甲苯胺的降解过程曲线与氨氮的降解过程曲线进行分析比较,发现氨氮的降解过程曲线在对/邻甲苯胺的降解终点存在一折点,且在不同实验条件下该折点与对/邻甲苯胺的降解终点之间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提出利用氨氮浓度作为控制参数指示对/邻甲苯胺的降解终点,为SBR处理该类废水的自动化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和研究了利用大孔吸附树脂X-5固定化微生物强化SBR深度处理邻甲苯胺生产废水的工艺条件。邻甲苯胺生产废水先经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回收了其中绝大部分的邻甲苯胺,以吸附出水为处理对象,其COD浓度为3500mg/L,邻甲苯胺浓度为1500mg/L。在pH为7.5,温度为25℃,水气比为1:60的情况下,可将COD浓度降至100mg/L以下,邻甲苯胺浓度降至1mg/L以下。该工艺和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处理工艺组合使用可成为一套完整的邻甲苯胺生产废水的治理方案,既实现了废水中宝贵资源的回收利用,又实现了废水的高效净化,因此该组合工艺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內容提要 《世說新語》一書向稱難讀,因其中不僅多魏晉口語,更雜廁了不少清談玄理.如不對相關疑難進行一些闡釋,則讀者未必能明了個中旨趣.文章對“牙後慧”“默而識之”進行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微囊藻毒素(MCs)是藻类水华中最常见的一类藻毒素,其强烈的致癌作用对饮用水安全提出了挑战。本文针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毒素问题,选择官厅水库典型地点分析了水库水中MCs的污
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大,环境苛刻的高含CO2/H2S油气田不断被开采,实际工况环境下腐蚀破坏现象严重威胁着人员生命和设备安全。因此对油气田中各腐蚀过程进行了解与研究具有着
粉体颗粒特征粒径和粒径分布的测量技术及其颗粒形状的表征对获得粉体材料的特性是极为重要的.在众多的颗粒测量技术中,光散射法以其优异的性能得到了极大的重视.文中建立了
本文借助M&S营养液培养,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材料,采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MSA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ed polymor
目的构建人肿瘤相关蛋白FXYD6真核表达载体pc DNA3.1-h FXYD6,研究其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方法扩增h FXYD6 c DNA,将其插入克隆质粒载体p MD18 T Si
燃气的使用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覆盖范围广,但是由于燃气自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会给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城市燃气安全是必须重视的问题,城市燃气的安全隐患存在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良好的人居环境是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的保证。随着东莞的经济增长、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人口规模的扩大,出现了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等
本论文首次提出了一种金属蜂窝载体的低成本净成形工艺,即“多孔金属蜂窝载体增塑挤压工艺”,并利用该技术展开了以下研究:1) 载体材料与粘接剂的选择和配方;2) 载体模具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