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南京老山林场1 1种典型林分类型(包括马尾松林、火炬松林、侧柏林、杉木林、麻栎林、朴树林、白栎林、珂楠林、苦木林、枫香林、垂珠花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林分因子和立地因子,测量地表可燃物载量。在实验室内测定不同林型地表可燃物的理化性质(包括含水率、燃点、热值、灰分、抽提物、粗纤维)和地表可燃物燃烧蔓延速度等各项性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对各林型地表可燃物进行易燃性排序并对不同林分的火险等级进行划分。研究得出,各林型地表可燃物载量排序为:白栎林>麻栎林>朴树林>杉木林>苦木林>珂楠林>马尾松林>火炬松林>侧柏林>枫香林>垂珠花林;白栎林地表可燃物载量最高是10.306t/hm2,麻栎林次之是9.897t/hm2,垂珠花林地表可燃物载量最低是4.141t/hm2;从地表可燃物的分布来看,白栎林等天然次生林地表可燃物载量普遍高于马尾松林等人工林。通过加权赋值分析法对各林型地表可燃物测定的6种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后,得出其易燃性排序为:火炬松>马尾松>侧柏>杉木>麻栎>枫香>苦木>白栎>垂珠花>朴树>玥楠;将各林型可燃物按易燃性划分三个等级,即易燃物Ⅰ级是:火炬松、马尾松、侧柏和杉木;较易燃物Ⅱ级是:苦木、枫香、白栎、麻栎;难易燃物Ⅲ级是:朴树、垂珠花、珂楠;通过SPSS24.0对各可燃物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得出,灰分含量与热值呈负相关,抽提与热值呈显著性正相关;针叶树种热值、抽提物含量、纤维素含量三项指标均高于阔叶树种,灰分含量则明显低于阔叶树种。通过模糊聚类分析方法,以林区1 1种典型林型为聚类单元,选取地表可燃物载量、可燃物理化性质(包括含水率、热值、燃点)和可燃物燃烧蔓延速度5个聚类因子,划分出该林区各林型不同火险等级为:Ⅰ级火险等级林型3个,分别是麻栎林、白栎林、马尾松林;Ⅱ级火险等级林型4个,分别是火炬松林、珂楠林、侧柏林、杉木林;Ⅲ级火险等级林型4个,分别是朴树林、垂珠花林、苦木林、枫香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