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果树多为多年生植物,其更新品种比较多的方式是通过嫁接。目前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嫁接换种至少需要3-4年才有产量,影响果农嫁接更新品种的积极性。针对龙眼、荔枝嫁接换种存在的问题,探索龙眼、荔枝嫁接成活率高,嫁接后新品种产量高、树势恢复快的嫁接新模式,并得出龙眼、荔枝换种后提早结果丰产的嫁接模式,试验结果表明:1、高接在小枝上的处理(T2)的单株平均成活接穗数显著高于重回缩后立即切接的处理(T1)和嫁接在重回缩后新长枝梢上的处理(T3),T2和T3的成活率显著高于T1, T2、T3、T1的单株平均成活接穗数分别为:45个、8个、3个,成活率分别为:63.10%、72.73%、27.27%。砧木接口越粗,接穗越难成活。经过重回缩后T1的接穗徒长,且接穗少,结果母枝少,来年未能进行花芽分化开花结果;T3翌年亦未能结果,且恢复树势需要3年左右时间;龙眼高接在小枝上的T2,树高和冠径基本维持不变,嫁接接穗数多,第一年嫁接,第二年坐果并有产量,按每亩地45株龙眼树计算,亩产达362.25kg。说明嫁接在小枝上的模式可达到提早结果丰收的目的。2、重回缩后立即切接和嫁接在重回缩后新长枝梢上的龙眼叶片全氮和全钾含量偏高,全氮含量低,嫁接一年后两个处理的根系没有高接在小枝上的处理多和广。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渐少,T1、T2、T3在土层深度0-20cm距离树主干50cm时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为:12.44g/kg、13.01g/kg、12.26g/kg,说明高接在小枝上的处理叶片多,落叶较多,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增加。3、嫁接在重回缩后新长枝梢上的处理(t1)的叶面积和SPAD含量较高,枝条易徒长。t1和t2的嫁接成活率分别为:97.92%、94.34%,t2的腹接成活率为100%。嫁接后的树高分别为:118.7cm、218.3cm,冠径分别为:135.3cm、261.4cm。腹接后,荔枝旧品种继续开花坐果,嫁接后第二年能有产量。4、嫁接在重回缩后新长枝梢上的处理(TA)未能结果;不作郁闭树修剪和嫁接的对照(TC)亩产180kg;郁闭树改造后外围坐果内膛切接的处理(TB)亩产为1200kg。荔枝采收后将圆头形树冠修剪为开心形树冠,内膛嫁接外围结果的模式可实现荔枝当年嫁接当年结果,换种不影响产量,应予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