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但是他的影响却远远超出了心理学的范畴.他沟通了文学与心理学的联系,开拓了文学研究的新领域.他在1923年出版的《自我和本我》一书中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他认为一个人的心理由三个层次构成:本我、自我、超我.这种人格结构理论被广泛地运用于作品中人物关系特别是人物自身心理活动的分析.人格结构理论对于分析人物形象本身的心理活动是一种理想的工具,它有助于我们更加细致地把握人物心理活动中压抑与冲突的复杂关系.英国著名作家毛姆的杰作《人性的枷锁》中的主人公菲利普在成长过程当中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内心充满了冲突.从人格结构的理论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他内心与经历中的各种冲突实际上是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撞击.该文旨在分析人格结构理论在毛姆的杰作《人性的枷锁》中的体现.该文共分三章.第一章分析了主人公菲利普由于自己幼年失去双亲,脚有残疾,他不得不压抑他的本我.第二章探讨了自我的调节作用.第三章中分析了超我的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