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结构理论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长久以来一直备受理论与实务界的关注。上世纪50年代的MM理论的提出具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奠定了资本结构理论发展的基石。历经50多年的发展,理论的假设不断被拓宽,如今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公司价值作为可以有效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指标之一,出现了很多评估公司价值的理论方法,例如托宾Q值,净资产收益率等。经济增加值——EVA,作为新兴的衡量公司价值的指标之诞生于美国,现已流行于全球。该指标克服了传统会计指标的缺陷,特别是将权益资本成本纳入考核的范畴,计算方式更加全面、科学、公正。该指标的创立公司Stern Stewart公司曾对使用该指标时间长达5年及以上的60多家公司进行了跟踪调研,对处于同一行业的同等资产规模公司进行比较。调查结果显示,使用EVA的企业和未曾使用的公司相比,5年内的财务创造值比对方高出49个百分点。将该指标引入企业的价值管理体系当中,可以避免企业走上盲目投资,一味追求规模扩张的发展道路,加强决策的科学性,有力提升价值创造的能力。关于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的研究,不同的学者选择的资本市场不同、研究对象不同,衡量公司价值的指标也各异,因而得出的结论也截然不同,值得我们进行进一步剖析、研究。因此,本文对资本结构与公司经济增加值——EVA的相关性进行了探究。尽管经济增加值指标的优越性已经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证实与支持,但该指标能否使用于我国的资本市场还需要进一步证明。在我国,目前强制推行经济增加值绩效考核的还局限在大型央企,将其用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价值与绩效考察的还很少。民营经济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是无可置疑的。民营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机遇,立足自身,发挥优势,规模日趋扩大,效益大幅提升,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而民营企业当中的上市公司,拥有着较高的公司治理与财务管理水平,在整个民营经济体系中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因此,本文以我国A股市场(不含中小板与创业板)的民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因为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上市公司无论在资产规模还是经营业绩上均与主板市场有所差异,不具有典型性,因此未纳入本次研究对象的范围。通过理论梳理、规范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二者关系进行剖析研究。通过对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的探究,以期对民营上市公司优化资本结构,提升创造价值的能力与水平提供一些建议。文章的内容分为理论与实证两个部分。在理论分析部分,文章首先对资本结构的概念与内容进行清楚界定,并对资本结构理论进行梳理和回顾。在本文中采用广义的资本结构的概念,包括股东权益与负债。其次,对于EVA的概念、计算方式、国内、外的发展及研究现状进行了阐释。在对现有的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的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现有的研究进行了评价。国内外学者之所以对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的研究结论不同,是由于数据选择的不同、变量设计的不同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再者,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发展现状、资本结构进行了深入阐述。并就EVA与传统的绩效与价值评价指标进行了比较,指出该指标的优势所在。随后对EVA指标评价体系在我国运用的现状、问题及前景进行了阐述,为后面的实证分析奠定基础。民营上市公司近些年来在我国实现了跨越式的大发展,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资产的规模上都有了新的飞跃。在区域分布上仍体现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聚集效应,在行业分布上,制造业具有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在资本结构上,我国的民营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水平低于A股上市公司的平均值,负债的结构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尽合理。EVA与传统的绩效与公司价值核算指标相比较,具有如下优势:它对于资本成本的核算的覆盖面更广。不仅核算了债务资本成本,更加全面考量了权益资本成本。EVA通过对会计利润核算项目的调整,尽力消除会计核算信息失真的影响,减少经营者对会计利润的操纵。EVA的核算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对科技研发等的投入,这有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避免短视行为。EVA在我国得到推行的同时,也存在着会计核算要求高,无法在不同规模的公司之间进行比较等问题。通过对相关规则的进一步完善,EVA指标评价体系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在民营上市公司当中。在实证部分,选取了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比率、商业信用比率、流动负债比率和内外源融资比率作为衡量资本结构的指标。以EVA率衡量公司价值。选取公司上市的年数、每股收益、营业收入增长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所处行业作为控制变量。其中行业控制变量为哑变量。样本中的民营上市公司分布于13个行业大类,因此文中选取了12个行业哑变量。首先对经济增加值率与资本结构指标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其次,就资本结构指标与经济增加值率进行了单变量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了资本结构指标与经济增加值率的多元回归模型。最终得到了如下结论:资产负债率的上升会导致EVA率的下降;提高民营上市公司的商业信用比率有助于提高公司价值创造的能力,而银行信用比率则与EVA率呈现负相关关系;公司的负债当中,流动负债比率与EVA率正相关;EVA率会随着内外源融资比率的上升而提高。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之上,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于回归结果进行进一步地论述。并对优化资本结构,提高公司经济增加值给出了5点针对性的建议。确立合理的资产负债水平,强化相机性控制;在企业价值管理体系当中,以EVA作为管理的标杆;加强信用管理,推进信息评级制度建设;确立科学的债务期限结构,积极开拓多种融资渠道;规范资本市场,加大对外源融资的监管力度。并在文章的最后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与关注。本文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对于绝对数值的EVA指标进行了修正,为了剔除不同资本规模对民营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便于在不同公司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分析,提出了EVA率。在确定EVA率的计算方法时,在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结合最新的国资委给出的EVA计算的指导意见及相关学者的研究,提出了本文中EVA率的计算公式。在进行实证研究时,除了选取传统的资本结构指标,结合我国民营上司公司资本结构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内、外源融资比率这一指标作为解释变量。通过选取2008-2010年最新3年的财务指标数据,对于资本结构和经济增加值进行实证研究。本文亦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文章对于EVA指标及EVA率的计算公式,由于目前学术界、实务界对其计算方法尚处在百家争鸣的阶段,没有统一的结论。因此,笔者在参考相关文献和国资委文件的基础上对于其计算和会计调整做了简化处理,计算公式较为粗略。因此,对研究会带来一定的不准确。其次,在样本的选择上,基于相关数据的可获取性,仅仅选择了A股上市公司(不含中小板与创业板)。对于众多的非民营上市公司而言,探究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由于非民营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的获取有较大难度,在文章中遗憾的没有能够将其纳入研究的对象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