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DMD)是一种以骨骼肌进行性变性、坏死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致死性的X-性连锁隐性遗传性肌病,其中1/3为基因新突变而没有家族史。DMD是由于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Dys)基因突变,导致肌细胞膜上该基因编码的Dys的缺乏或结构变异所致。Dys能连结、稳定肌膜和细胞骨架,一旦其功能缺失或结构异常,就致使Dys相关蛋白(DAP)缺失、引起肌浆膜不稳定;这反过来又导致慢性肌肉损害和肌纤维变性。
骨髓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功能,可以在体内、体外分化成骨骼肌细胞。其体外培养简单,成活率高,可通过静脉移植,分布范围广,携带人体全部基因组,对多系统损伤以及dystrophin蛋白缺乏都可能进行修复。利用动物模型(常用的为mdx鼠)进行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研究是其最终应用于临床的必经之路。已有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mdx鼠可部分修复骨骼肌肌膜病变;鼠、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诱导(用5-氮杂胞苷)下能分化为肌样细胞;未经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也表达成肌调节因子MyoD,Myf5,myogenin。但干细胞在宿主体内是如何分布、干细胞是如何分化为肌细胞的、mdx鼠中表达Dys的骨骼肌是不是由移植的干细胞分化而来,这些问题都还不清楚。为此,本文用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氚-脱氧胸腺嘧啶(3H-TdR)标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MSCs)移植治疗mdx鼠,了解mdx鼠中表达Dys的骨骼肌是否由移植的干细胞分化而来;探讨干细胞在移植鼠体内的分布特点和分化机制,为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