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照明光源色温的视觉功效与节能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x66c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隧道为半封闭管状建筑物,由于其特殊性,司乘人员在通过隧道可能存在“黑洞”、“黑框”、“视觉适应滞后”、“白洞”等视觉现象。为减小该视觉现象对司乘人员的影响,保证隧道内的安全通行,需要进行隧道照明。目前,隧道照明质量主要通过路面平均亮度、路面亮度均匀度等指标进行评价。然而,隧道大多数区域属于中间视觉环境,亮度计或亮度测量方式却均基于明视觉理论。另外,基于亮度的隧道照明质量评价无法反映出光生物效应对人体的影响。论文以光源色温为研究对象,利用现有中间视觉领域最直接、有效的研究方法——视觉功效法,通过光源色温与小目标可见度试验和基于对比度的光源色温与视觉功效试验,分别从可见度和反应时间两个角度深入研究了光源色温与视觉功效的影响。最后基于等效照明节能理念,分析了光源色温的节能效果。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①在理论基础方面,论文从隧道照明节能和光源色温影响下的视觉功效两个方面进行了国内研究现状的调研,指出国内隧道照明节能主要通过照明设计参数优化、布灯方式、隧道灯具选择、侧壁光反射比、照明控制、自然光的利用等途径进行研究。针对视觉功效理论,首先基于隧道这一特殊场所介绍了隧道照明的视觉特性和现有隧道照明评价方法。然后,从可见度和反应时间两个角度阐述了视觉功效的影响因素;②在光源色温与小目标可见度试验方面,利用自制室内模型装置,从人眼可见度角度研究了光源色温、小目标尺寸、路面平均亮度对小目标可见度值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到:光源色温、路面平均路面亮度、小目标尺寸与小目标可见度值呈正比关系。当路面平均亮度超过某亮度值后,其对小目标可见度值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而小目标随着尺寸的增大,其对小目标可见度值的促进作用却愈发明显;③在基于对比度的光源色温与视觉功效试验方面,通过改装室内模型装置,从反应时间角度研究了光源色温、对比度、背景亮度、视标偏心角等参数对人体反应时间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到:光源色温、背景亮度与反应时间呈反比关系,视标偏心角与反应时间呈正比关系。背景亮度的增加对反应时间缩短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小,表明背景亮度过大对视觉功效作用不大却徒增耗能。另外,背景亮度的提高能够改善周边视觉区域处的视觉功效;④在光源色温节能效果方面,基于等效照明节能理念,对光源色温的隧道照明节能效果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得到:若小目标可见度值以6.03为标准值,相比光源色温6000K,光源色温4500K、3000K达到相同视看效果需分别增加耗能125%、400%;若人的反应时间以295ms为标准值,相比光源色温5000K,光源色温4000K、3000K达到相同视觉作业能力需分别增加耗能150%和500%左右。
其他文献
近年来,植物信息学逐步重视对基于图像的植物识别技术的研究。植物的分类与识别一般依赖植物的形态、纹理、颜色等特征进行识别,即根据花、果实、叶等器官的形态特征完成分类
对上海市花卉生产基地、花卉市场及公园等进行调查,在66种园林花卉植物上发现病害103种。其中真菌病害90种,细菌病害3种,病毒病害6种,线虫病害1种,生理性病害3种。在真菌病害
农业现代化是乡村产业兴旺的基础,农村在推进农业现代进程中无法回避的现实条件是农民老龄化现象严重、农村经济组织孱弱和村庄共同体的解体,从传统农业经营微观主体到现代经
论文针对现有热管实验手段的不足,自行搭建了集加热系统、冷却系统、角度调节系统和温度测量系统于一体的Ω型轴向槽道热管传热性能实验台,考察了加热功率、工作倾角、冷却条件
移动医疗APP所带来的巨大投资商机,使得移动医疗APP在几年间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然而,在飞速发展的背后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各种问题。为了实现移动医疗APP的长久健康发展,帮
通过分析国内外产销一体化现状的基础上,对供应链中的产销一体化类型进行系统的归类。同时,基于食品安全和经济学的视角下,对猪肉供应链中产销一体化的动因进行系统分析,以此
启蒙作为一个哲学和文化学领域的重要命题,最终以"祛魅"取代神话而确立了理性的主导地位,然而却因自身的工具性与点面性造成了人类的自我持存和异化。在它自身的发展进程中,
针对石油行业当前的通信和生产需求,结合TD-LTE技术的专网系统和技术优势,提出一种石油行业一体化通信与调度系统解决方案,即石油专网方案,探讨其组网方案和优势,分析石油专
在比较了不同晶粒大小HZSM-5分子筛催化乙醇制丙烯反应性能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Si/Al比、NaOH溶液处理对纳米HZSM-5分子筛催化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XRD、ICP-OES、27Al MAS NM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课程,也不是特定的课程性质或类型,而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实现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既贯彻落实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