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带来契机,也让语文教师面临挑战。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积极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努力提升个人业务水平。如何建设高效课堂,就成为摆在每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高中语文“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就是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创建高效课堂而提出的一种教学形式。在国内,已经有很多学校开始尝试实行,但是对“同课异构”这一概念并没有统一的说法,对于它实施的理论依据,具体实施步骤以及实施策略也没有比较系统的研究,本研究的重点在于解决这些问题。所谓“同课异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相同的授课内容而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与构思。“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是指针对相同的授课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设计风格、不同的实施途径,来付诸教学实践的一种教学活动。对高中语文“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研究,主要基于本人所在学校的高中语文教学,采用比较研究法,探求语文教学的最优化,来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针对“同课异构”概念的不同观点,对“同课异构”及其“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概念重新加以界定,并进一步指出“同课异构”的两种主要类型。第二部分: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以及本人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指出高中语文“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实施的背景,然后从合作教学理论、同伴互助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以及教育教学最优化理论四个方面阐述高中语文“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实施的理论依据,最后指出了高中语文“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研究意义。第三部分:指出高中语文“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实施原则,并结合本人所在学校举行的高中语文“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实践具体论述高中语文“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实施步骤,从而确立这一教学活动的具体操作流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授课过程同中求异,讨论反思中提升,个体优化再加工。同时,进一步指出高中语文“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实施策略:转变教师观念,引导主动参与;加强合作精神,建立团队意识;优化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热情。第四部分:从形成性评价、比较评价以及团体评价三个方面对高中语文“同课异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最后,对高中语文“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进行进一步地探讨,同时指出其有效性的表现:构建了合作、互动的教研模式,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促进了高效课堂的建设。本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立足于中学语文教学实际,试图寻求一种促使语文教学最优化,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方式,以期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