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制动和运动锻炼对幼鼠骨组织的影响,探讨成长期骨组织发生废用性骨质疏松的特点和发病机制,为临床上认识和防治小儿废用性骨质疏松提供理论借鉴。方法:通过腿-尾固定法对4周龄幼鼠和成年鼠进行2周和4周制动,采用股骨湿重、灰重、骨密度测量、骨组织病理学和组织计量学、生物力学等方法对比评价制动对不同年龄鼠负重骨骨量、骨结构和骨强度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象分析方法检测制动对幼龄鼠骨维生素D受体表达的影响;对固定4周后的幼鼠进行低强度运动锻炼并用上述指标评价运动锻炼对废用性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 结果:幼鼠在制动2周和4周后制动腿股骨湿重、灰重、股骨和胫骨骨密度和股骨结构力学参数均明显低于同龄对照组,而成年鼠各组间上述指标均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幼鼠和成年鼠制动后骨组织学均可见骨小梁稀疏、纤细和断裂,和相应同龄对照相比组织计量学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别;免疫组织化学和图象分析方法显示幼鼠成骨细胞胞浆和核膜有维生素D受体表达,制动后表达增强;低强度运动锻炼4周可使制动4周后幼鼠的上述指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腿-尾固定法可成功地复制出幼鼠废用性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制动可增强幼鼠骨维生素D受体的表达,提示维生素D内分泌系统紊乱可能与DOP的发病机制有一定的关